摘 要:化学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高冷”的学科,过多的负面宣传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想联系,学以致用,点燃学习热情。化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能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化学;初中教学;学习热情
一、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的现状
化学是初中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属于半路介入的新学科,学期为一年,学时紧张,中考分值不高,被很多学生当鸡肋,难以引起重视。化学中要求记住的概念、定律较多,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加上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个个化学反应,诸多的符号对学生来说就像学习“第二门外语”。更不用说“多如牛毛”的实验,从操作到现象再到实验结论,最后还有实验反思与拓展。学生总结化学的特点:一听就会,转眼即忘,一多就乱,一做(题)即错。种种因素交织,化学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高冷”的学科,学生对化学学习有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热情。
二、突破化学教学窘境的思考与建议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造福于人类的科学,但很多人对化学的认识、宣传片面甚至极端。比如食品安全出现的一些问题:辣椒粉中添加有毒的苏丹红、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事件、大白菜浸泡甲醛保鲜、煮玉米时添加的“甜蜜素”、煮肉食添加“嫩肉粉”等,诸多损害人体健康的事件中,似乎都有化学物质的影子。一说到环境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工厂用化学药品造成的。有些广告词甚至宣传“纯天然,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在人们的观念中,化学是有害的。
“走进化学实验室”,首先强调实验室的药品“有毒、有害、有强烈的腐蚀性”,要求学生做到“不拿、不尝、不闻”;化学实验,仪器使用时也不断警告“这样很危险、那样会引起爆炸”。这些提醒的本意是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更好的完成实验,防止意外的发生。可是过多的强调、警告会给初学者造成巨大的心里阴影,让学生心里害怕化学,害怕化学实验。笔者在课堂上做一些演示实验,为让学生就近观察实验,提高课堂参与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意要求几个学生上来做小助手,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下面的学生非常紧张,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就有学生乱喊“要爆炸了!要爆炸了!”,吓人吓己,整个课堂气氛紧张,让人哭笑不得。一些同事见到笔者端着的化学药品,往往会问:“这东西爆炸吗?”。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化学老师做实验就像诺贝尔研制炸药一般,稍不留神便将所到之处夷为平地,让别人遭受池鱼之殃。
通过学生及同事们的表现,笔者不禁思考,这些为保证安全的规则要求是否矫枉过正了?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看这些又是毒害、又是腐蚀、又是爆炸的字眼,让年龄还小的初中生难免有害怕恐惧的心理。人一旦对某事害怕,就会避之唯恐不及,学生害怕化学,恨不得远离化学,兴趣又从何产生。作为一名初中化学一线教师,课本上的实验有剧毒、爆炸,危险系数很高的实验有几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教学中每次做实验时,笔者都要首先做好安抚工作。“这个实验不会爆炸的,再说,老师在做实验,有事也是老师挡在你们面前,你还害怕個啥?”诸如此类言语,多番安慰,以解除学生的恐惧、紧张心理。初中要求学生做的实验最难不过就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实验操作不当,只不过是试管破裂而已,危险又能多大?因此,在实验中不过分夸大危险性,让学生在放心中做实验,在愉悦的气氛中快乐学习化学。
无论课堂上还是教材习题编写中,都片面强调化学的负面作用,夸大了初中实验可能遇到的危险,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对化学有抵触、对立情绪,从而厌弃化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运用化学知识使生活变得更美好。因为我们从小给他们灌输的是负面的观点,又怎能期待化学在学生的心里开出美丽的花呢?化学是有用的,是造福人类的科学。为什么人们的目光只紧盯三聚氰胺呢?怎么不提一提合成牛胰岛素?不大力宣传抗击非典药物达菲的合成?不夸一夸屠呦呦关于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我们应该大声告诉学生、告诉周围的人,化学在合成药物治疗疾病,在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邻域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让学生热爱化学,立志成为屠呦呦一样的化学家,造福人类。
三、让化学从课堂回归生活,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历来重视化学实验。即使做了课本上的实验,也只是课堂热闹了,几天以后学生便全忘了。要想让学生记住,在测评中不失分,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讲解。一线老师们感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所有科学知识的形成都不是凭空出现,其基础是来自于对生产生活实际经验的总结归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知识也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人们常常嘲笑老师是“书呆子”,因为老师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却只会“纸上谈兵”。有人说物理老师能画出很复杂的电路图,却接不好一个简单的灯泡。化学也是如此。在学生的心目中,化学知识就是书本上那些冷冰冰的化学式,枯燥又乏味;化学就是那永远也写不完的化学方程式,让人头痛又无聊、无用。想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就必须让化学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实际,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学生想要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也要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以往,学习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相隔离,没有将之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不用说用化学知识指导人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只有让化学从课堂回归生产、生活实际,让化学从“高冷”的学院派回到“亲民”的实用派学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镁条燃烧实验,现象明显——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课堂上学生看的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但过后很快会忘记。这也印证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在课堂上拿了几根电光烟花,询问大家有没有放过这样的烟花。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然后让一个学生点燃一根,大家一起观察、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剧烈、发白光。最后揭开电光烟花的神秘面纱——里面有金属镁粉。从此,一说道镁条燃烧,学生就马上会想到放烟火的经历。
再例如,实验室制取CO2,从反应原理到实验现象、装置的选择,都是初中化学的重头戏,如果单纯讲课本,效果很不理想。笔者拿来了一个用过的电热水壶,里面一层水垢。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要用化学知识轻松除水垢。笔者往里到了一种无色液体,拿到学生面前,逐一让同学看清里面发生的现象——神秘的液体与水垢接触,产生了大量的气泡。最后水垢消失,水壶光洁如新。学生发出了感叹:“哇!真神奇!”讲到盐酸时,大家都想起盐酸的一种用途——除去水垢。笔者再介绍厕所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也是盐酸;除去锅炉中的水锈用的也是盐酸;讲氢氧化钠时介绍神奇的厨房用物——厨房清洁剂,能把油渍斑斑的抽油烟机清洗得干干净净,主要的功臣就是氢氧化钠;所有的这些生活知识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从心里感到化学有用、有趣,学习起来劲头十足,来自生活的经验又让人影响深刻,难以忘记。讲到酸碱中和反应,笔者举例说一说用肥皂水或氨水治疗蚊子叮咬后的痛痒;学到pH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给学生们分析洗头发时先用显碱性的洗发膏洗净油污,后用显酸性的护发素调节头皮的pH,头发生长更好……总之,化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实例入手,可以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化学能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化学教师应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