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等义词是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都完全相同的一组词;等义词是存在的,却是不应有的,语言中不应该长期并存着两个意义完全相同、价值完全相等的词,在等义词的数量上应该保持仅有的。等义词与近义词构成同义词,等义词与近义词不同,等义词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仍然具有等义的关系,近义词是意义稍有差别的词,从本质上看,他们是所指事物对象不同,而有某种相近关系的一个词群。
关键词:等义词;定义;区分
一、引言
关于等义词的讨论,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录入了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概念,即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如“教室”和“课堂”、“保卫”和“保护”、“巨大”和“宏大””;近义词是意义相近的词,如“本地”和“本土”、“空洞无物”与“言之无物”,但没有等义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有少部分人认为等义词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等义词已经消失了?与之对立的则有更大一部分人持有对等义词的不同定义,他们坚持等义词是存在的。关于等义词的定义,依然存在有概念分歧,有人认为等义词必须是词与词之间的所有意义、所有义项都相同的词;等义关系在任何的上下文中互相替换,并且毫无区别的词;等义词是理性意义相等同、附加意义稍有差别的词。
一、关于等义词的存在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录入了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概念,却没有等义词的概念。对于等义词的认识,人们有着各执一端的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等义词是不存在的,他们认为,语言中并不存在两个意义完全相等的词语,否定了等义词的存在。第二种看法与之相反,他们认为语言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等义词。所以,“同义词的规范问题”就成了规范化方面的一个主要问题。这种认识在现当代社会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它的不妥之处在于,错把大量的一般同义词当作了等义词,而且当作了被规范化的对象。
我们认为否定等义词不符合语言实际,因为语言在实际使用中,有一些词确实存在着等义关系,它们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如“被”与“被子”、“妈”与“妈妈”、“爸”和“爸爸”这几组词,意义是完全相等的,都算是等义词,所以我们认为等义词是存在的。但在等义词的数量上应该是仅有的,语言中虽然存在等义词,但其不应该长期并存着两个意义完全相同、价值完全相等的词,这是我们要对现存的等义词进行规范的理論依据,所以“同义词的规范问题”就成了关键问题。
二、等义词的定义
在语言学的现当代形态下,关于等义词的定义,依然存在有分歧的概念,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等义词必须是词与词之间的所有意义、所有义项都相同的词。他们认为,等义词是所有义项全部相同,无论它们的义项是个别的、两个的或是两个以上的,这些义项必须全部相同,而且它们所有的附加意义也必须全部相同,即语法意义、地域意义、时代意义、感情意义、风格意义、语体意义全部重合,并且可以进行无条件互换。
第二种观点认为,等义关系的词是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它们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使用方法都相同,可以在任何的上下文中互相替换,并且不会产生其他影响与区别的词。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认为,等义关系的词“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
第三种观点认为,等义词是理性意义相等同、附加意义稍有差别的词。周荐说:“等义词语也罢,同义词语也罢,它们的‘等和‘同,都只能理解为是大致上的。”《现代汉语》中张志公说:“等义关系的词,意义几乎完全相同,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相同,不过使用起来在风格、情趣、色彩等附带因素方面有点区别。”这两种说法都一致认为,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完全相同、附加意义存在细微差别的一组词。
第一种观点认为等义词的所有义项、所有意义都必须相同,这种观点与实际的汉语使用情况是不吻合的。比如,“礼拜”和“星期”,它们在某一义项上构成了等义关系,但也同时存在不同的义项,所以就可以判断“礼拜”和“星期”不是等义词吗?显然不是,这其中产生了矛盾,发生在定义与实际的偏差上。第二种观点认为,等义词是在任何上下文中都能自由替换,并且不会影响表达意义的词。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如“自行车”和“脚踏车”,它们是一组等义词,但是如果将“上海自行车厂”替换成“上海脚踏车厂”,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这些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自由替换而不发生差别,实际上它们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笔者赞同第三种说法,认为等义词是理性意义相等同、附加意义有细微差别的词,无论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上,其都非常相近或相等,但在语用环境和感情色彩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爸”和“爸爸”、“妈”和“妈妈”、“卷心菜”和“包心菜”、“玉米”和“棒子”这些词组都是等义词。
三、等义词与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
有人认为,具有真正意义的同义词是不存在的,并认为同义词实际上指的是意义相近的近义词,所以直接将近义词代替了同义词;有人认为同义词是意义相同的一种词和意义相近的一种词所合成的统一名称;也有人认为同义词与近义词是不相同的两种词,应该将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概念区分开,划清它们二者的界限。这三个不同概念的争论,一直存在于同义词的研究中。
联系教学,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小学生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典(彩图版)》,本词典是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专为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其依据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和最新小学语文教材精心编写,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收词丰富、选词精准,其中以双音节词为主,酌收部分常用成语,词目按词义分组后采用横向并列和上下排列的形式构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组,共收录同义词、近义词8 800余条,并将其放在一起进行释义和举例。由此教育实际,充分体现了同义词与近义词是两种不同词的观点,且根植于初学者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揭露了等义词的本质属性与科学价值的紧迫性。周祖谟先生把等义词归为同义词的一部分,认为同义词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等义词是完全同义的词,近义词是意义稍有差别的词。刘叔新先生也坚持认为近义词与同义词不同,同义词是意义完全相等的词,而近义词是意义相近却不完全相同的词,应该将二者分开,并著有《同义词和近义词划分》。endprint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周荐认为等义词语是意义基本相等的一组词语,与此相对应的,同义词语就是意义基本相同而略呈差异的一组词语。等义词语、同义词语,它们都在理性意义上相等同,但在感性意义和表达色彩上存在着区别点。同义词语,它们或感性意义相同而表达色彩不一样,或感性意义有别而表达色彩一致,或感性意义和表达色彩都有差异。例如,“母亲”和“妈妈”,感性意义没有什么不同,但“母亲”具有书面语的色彩,“妈妈”具有口语色彩;“优秀”和“优异”,表达色彩并不形成对照,但在感性意义上二者有区别:“优秀”的意义的着重点是指明事物现象好得脱拔,“优异”则侧重反映事物现象好到不同寻常的地步。
等义词是理性意义相等同,且无论在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上,其都非常相近或相等,但是在语用环境和感情色彩上确实存在着细微差别的词。一般意义上的同义词就是等义词,近义词是语法意义相同,词汇意义相近的一组词。从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角度可以将词分成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等义词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相同的词。近义词则是语法意义相同,词汇意义存在细微差别的词。下面列举几对等义词和近义词来比较它们的差别,以下各例子中的解释均来自《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第6版)。
(1)细密:①质地、精细密实:布织得~;②不疏忽大意、仔细:对情况进行~的分析。
细致:①精细周密:工作~;②细密精致:~的花纹。
细微:细小;微小:~的变化|~的动作|声音很~。
精细:①精密细致:这座雕像手工十分~|他遇事冷静,考虑问题特别~;②精明细心:为人~。
“细密”“细致”“细微”“精细”都有一个相同义素:“细”,可是“细密”在形容物的时候,是紧密的意思,在形容人的时候,是细心的意思;“细致”还有精致的意思;“细微”有微小的意思;“精细”有细小的意思,所以它们不是等义词,是近义词。
(2)禀赋: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较弱|~聪明。
天赋:①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机谋;②天资:有~|~高。
“禀赋”和“天赋”都是指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条件,指人的智力、才能或体魄,也都是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所以它们是等义词。
(3)本性:原来的性质或个性:江山易改,~难移。
天性: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善良|他~就不爱说话。
“天性”和“本性”都是指人的个性、性格,所以是等义词。
(4)杀:①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虫|~鸡|~敌;②战斗:~出重围;③削弱;减少;消除:减~|~价|~暑气|风势稍~;④同“煞”:~笔|~尾;⑤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气~|恨~|热~人;⑥动物等刺激皮肤或黏膜使感觉疼痛:伤口用酒精消毒~得慌|肥皂水~眼睛。
赦:赦免:~罪|大~|特~|十恶不~。
“殺”和“赦”都是指取人性命,但是“杀”一般指下对上,而“赦”一般指上对下,所以它们不是等义词。
(5)饥:①饿:~餐渴饮|如~似渴;②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
饿:①肚子空,想吃东西(跟“饱”相对):饥~|~虎扑食|肚子很~;②使挨饿:牲口多拉几趟不要紧,可别~着它。
“饥”和“饿”都是指腹中无食物,但是“饿”还表示时间过长,危及生命,所以它们不是等义词。
(6)生日:(人)出生的日子,也指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的~。
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
寿辰:生日(一般用于老年人):八十~。
“生日”和“寿辰”指的是人还活着的时候,而“诞辰”指的是人已经去世了的时候,此外“寿辰”和“诞辰”都具有庄重的色彩,而“生日”没有庄重的色彩,所以它们都互不为等义词。
从上述例子的分析中不难看出,等义词与近义词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词汇意义一定是相同的,没有细微的差别;后者的词汇意义肯定会存在一些差别。
参考文献:
[1]侯敏.试论等义词及其规范问题[J].语文建设,1991(4):16-21.
[2]周荐.等义词语的性质和类别[J].天津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5):85-8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张志公.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谢文庆.同义词[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6]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
[7]小学生词典编写组.小学生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词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8]刘叔新.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划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9]周荐,杨世铁.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