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共产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而树立的价值目标。习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全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理论基础,两者尽管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实现路径,但拥有共同的最终愿景。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共同体”观念是其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境况的深入思考。共同体的现实发展催生理论的强烈吁求,因此,探讨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与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理论关联,无疑有助于回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
一、时代背景:人类命运遭受的挑战
在当代社会,个人的生存境况与社会的矛盾冲突,都迫使我们深入推进“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自由人的联合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背景,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关系到人类命运遭受的挑战。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简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旨在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阶级的压迫,使工人阶级实现自身的解放,达到一个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资本家对工人实行残酷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乃是资本家无偿地占有由工人劳动所产生的剩余价值,这又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紧密相关。正如马克思所说:“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1]《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生动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情景:“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是批判者。”[2]由于消除了那种强制性的、固定性的分工,个人的存在摆脱对物质的依赖,成为独立而有个性的个人。正如马克思所说:“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3]这个社会是自由结合的人构成的,是一个自由平等的共享者的联合体构成社会。
现实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危机: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以及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構成严峻挑战,任何国家与地区都无法置身事外,人类的命运已紧密分联系在一起,人类社会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共同体已成为共识。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以应对国际危机的典范。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为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因此,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
二、实现路径:从阶级斗争到国际合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依然存在,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也此起彼伏,正因为存在着各个阶级相互间的斗争与矛盾,必须建立一个合作机制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发展,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彼此共同发展。据此,阶级斗争与国际合作,表明“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同实现路径。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自由人的联合体”即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类联合形式,它是一种以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解放为目的的关系模式,更是一种与经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人类生活方式。在马克思看来,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共同体,是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虚假共同体的必然。而马克思理想中的“共同体”是一个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指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4]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正真共同体实现的前提条件。
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后,饥民将大规模涌向他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通提供了可能,而人道主义理念的进步,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的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角落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面对越来愈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必须展开合作,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共同利益也具有新的认识。既然人类已身处“地球村”,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利益同时也就是自身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同时也有利于自身。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人类共同面对生存挑战,谋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
三、最终愿景:人类的自由解放与共同发展
无论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以人类的自由解放与共同发展为最终愿景。在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工人阶级绝对贫困与社会关系普遍异化的实情,将改变工人阶级悲惨处境作为一项紧迫的历史任务被指示,并被马克思深刻领悟和化为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行动;而现代社会的人类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反而陷入各种生存危机中,“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面对这些生存危机寻求解决。endprint
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寻求世界和平和各个国家共同富强,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的价值目标和共同利益逐渐一致,这为思考人类的未来提供一个全新视角,也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的行动方案。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当代人类的命运已紧密地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具有价值意义的共识目标,也是与人类生存相关的重要行动。中国需要站在生存与发展的立场与世界展开共赢合作,因为我们和世界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意愿是相互依存。我们应当从具有差异的世界文明中探求智慧,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共同解决世界人民一起面临的各种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传承,也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当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经济再到政治外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立体网状结构已逐渐形成,联动效应无处不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现实写照。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補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5]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思想没有因此过时。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照样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寻求一切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依旧是现在要实现的共同愿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合作是各国必然的选择,各国应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交融点”,形成“国际正能量”以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应彼此尊重,平等地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切实打造一个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9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