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其突出的特性是多样性和相对客观性,史料的运用不论是在历史学习还是在历史教学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成为我们历史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当然正因为这样,所以也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点,下面将结合我们在上学期的微课题研究与大家作一些分享。
关键词:历史教育;学生阅读;分析
从学生的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史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之间的有机联系,从材料的阅读分析当中去真正以多维角度、多元方式、多样结论认识和感知历史,让历史真正地鲜活起来,而不是成为无源之水,成为课本上干巴巴的历史结论,如果这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知将更加固化在“勾书—背书—考书”圈子里面,甚至很多学生会产生疑问“我认真的背了笔记、背了课本,为什么我还是考不及格”,答案很简单,因为历史考试不是结论考察,而是过程与思维考察,其中过程考察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解读之后,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这在高考当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一、历史材料的“多样、多面、多种性格”
在研究“如何提高學生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这个课题之前,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材料”“我们会遇到哪些历史材料”,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谈得上与学生共同突破每一种材料的应对之道,历史材料以其表现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片影像史料,但就学生考试当中遇到的题型来简单划分又可以分为:文字型材料、图片型材料、数据表格型材料、地图类材料等,这些形式都会不同程度出现在对学生能力水平等的考察当中,历史材料的多样和多面性就体现出来了,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要关注给学生补充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另外,很多历史材料因为其承载媒介主要为以语言文字为主的人为收录成果,所以在文献史料的分析过程中不免感受到其背后的“多种性格”,司马迁笔下对楚汉之争的渲染和对霸王项羽自绝于乌江的唏嘘感叹千百年来透过文字依然能够感染到我们,在别人笔下却又是另一番情景,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先有一种认知那就是材料可以成为我们去挖掘与思考历史的一种媒介和一种手段,但必须是我们带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批判精神,带有技巧和目的,绝不能沦为其瞻仰和盲从者,只有这个观念树立好了,才谈得上分析历史材料。
二、“有型、有法、有目的”
(一)文字型材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应该是我们在教学中非常值得提倡的一个理念,但我有不同理解,我不觉得这两者是冲突的,我想在我们今天的教学当中需要“授人以鱼”,更需要“授人以渔”,在史料教学这一块帮助学生确立起一个理论知识系统是比较重要的,先让学生要有一个对“鱼”的整体认知,要“知其型、知其用”,这样“授人以渔”就会事半功倍,但是这也说明在学习当中对方法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说单就文字材料而言,类型已经比较广泛,但是这些材料又是以一个中心展开,那就是文字,学生在解答文字型的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的方法那就是提炼文字的核心思想,观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提取关键信息,在提取过程中一定要结合题目设问,遵循历史事件、知识基本结构即“原因+过程+结果”或者是“时间+人物+事件”,(以上述例题为例)同时学会灵活的处理题目设问才能不断提高文字类材料的处理能力。其次在应对文字型材料的有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一个习惯那就是“读即书”,在阅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勾划关键词,很多学生在都要经过重复阅读才能慢慢截取关键信息,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失策。
(二)图片型材料
图片类材料,顾名思义,那就是图片成为了材料信息传递的载体,在历史考试当中图片的类型可以分为照片、出土文物图片、地图、漫画等等,应该说相对于文字型材料,图片材料需要学生更多具备的是读图以及观察的能力,地图图片、漫画类图片都在呈现的时候一定程度都会有一些文字的呈现与图片进行补充,所以在做这一类型的题目的时候,需要学生侧重在于读图,如2017年北京卷的漫画题,单纯依靠图片学生是无法作答的,需要学生读取图中文字“加油”“美国纳税人”“欧洲”“自立”,再结合题干当中的“1949年”即可选出答案为“马歇尔计划”;但是针对历史照片类出土文物图片类以及地图累的图片材料,更需要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抽象性以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较高要求就增加了这类型的题的难度,比如2017年江苏卷的建筑照片题,学生需要对照片当中的照片进行观察,画面的不协调是其重要特征,图片中的房子明显呈现扭曲状态,与现代主义美术中“画面扭曲变形”的特征相吻合,现代主义绘画的最大特点是反传统,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这样才能选出答案。所以,这个版块我想最需要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看不同类型的图片,多思考,多观察才是是最好的方法,不过图片类的材料也不是脱离教材知识单独存在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积累,这一点我们在日常教学当中要注重落实。
(三)数据表格型材料
数据表格类材料已经成为历史考试当中比较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版块,数据表格类材料的引入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我觉得是对学科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在2017年的高考试题当中,对这一类型的考察也是比较多的。在处理这一类的材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材料信息主要是以数字的方式呈现,简洁而直观,但是学生并不能单纯依靠数字就做答,反而在这类型的材料当中,需要学生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1、阅读题干或观察数据表格的标注,清楚数据所反映的内容,如2017年全国卷1的题目中表格当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首先让学生清楚“数据是什么”;2、观察数据变化,就是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也就是解决“数据怎么样”的问题。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设问来解决问题,如2017年北京卷的这一道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994年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单一的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这大大促进了市场的活力,即可选出答案。
在这些类型的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对史料信息的提取效率,还要在教学和练习中保证一定的强度。比如,设定阅读或观察的时间和数量、提出明确的信息数量(得到了哪些信息并逐一罗列,强调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评定信息获取的质量(信息的深度)等,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当然,学生历史材料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对我们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有积累有思考有总结才谈得上帮助学生,而且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每一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新的材料,我们需要以追逐的眼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反思才会在材料的分析阅读过程中由一个被动接受与训练者变成一个对话者,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希望与各位共勉。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