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170
许鹏辉++董金梁++孟嘉宇

  摘 要: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职业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寻求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把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室制;冠名班;工学交替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首先,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利者,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缺乏人生理想、奋斗目标和学习的动力,没有自我管理意识,自控能力普遍能力较差;他们同时希望早日就业,但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不能承担复杂的工作任务和缺乏融入社会、企业的能力。

  其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直接动因是,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脱离工作环境,不能贴近企业需求。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培养方式上都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对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再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进行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与探索

  (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缩短毕业学生就业适应期,同时也让学校更准确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学校教育教学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获得更多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使学校进一步认清发展方向,学校及时调整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二)“冠名班”形式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冠名班”形式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架起了学生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促成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最优的配置教学资源,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的弊端得到了充分的解决;对企业而言,学生进了“冠名班”,就会有归属感、主人翁意识得到提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精神、质量意识和团队意识得到增强。对学生来说,在上学期间就已经明确了其就业单位和具体工作的岗位,学习的针对性得到增强,从而学习更为主动。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同建立企业冠名班,进行订单式培养,开辟了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天地,树立了职业教育的品牌。

  “冠名班”形式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推动职业院校产、学、研紧密结合,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不足的困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得到降低,同时为学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形成校、生、企三赢的局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长期“订单”合作规划,一般只进行一次订单合作,校企合作持续性得不到实现;由于“冠名班”的组建在时间、数量和来源上存在不确定因素,给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只是用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就业层面,缺乏育人的意识。

  (三)“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为主导,工作室为依托,学习任务作为驱动、企业项目来引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为一体,教、学、做、研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得以凸显,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一个开放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是融理论教学、产品设计、实际应用三方面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校、学生和企业全方位合作,使学校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紧密对接。

  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工作室没有形成团队指导,主要还是由指导老师单独指导学生,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局限教学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很多学校已采用,但对于怎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由学校和“产、学、研、做”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的设计工作室,怎么规范“产、学、研、做”合作单位的责、权、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很多院校的工作室存在的周期比较短或名存实亡的现象;由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主要由学校自身来制定,而不是由第三方权威机构来进行质量评价,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质量等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结束语

  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其指导原则: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完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方面的紧密对接。2、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现学生特点,发展学生特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得到全面发展,充分满足每个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良好基础。3、注重衔接中、高职教育课程。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使中等职业教育与后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有序衔接。4、加强校企融合深度。充分利用社会丰富资源,积极争取企业、行业支持,并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共同执行、共同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5、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6、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各地区和各院校可根据本地、本校、本专业的实际,在课程内容设置、教育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学校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本文以“工学交替”、“冠名班”、“工作室制”三种形式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很多问题还有待与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纪传仁,叶学群.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74.

  [2]陈耀庭,林文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机制—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98.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