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绍了笔者从漫步荷塘到寻梦江南的历程与经过,同时对江南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行了描绘,表现了笔者对江南文化与美景的喜爱之情。
关键词:江南;梦境;美景;喜爱
江南美景一直是我心中的净土,是一个北方儿女对于美的理解与向往。江南,是走雨的姑娘,是咿呀的婴孩,是梦境,是期许,更是百转缠绵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江南一直是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中所提及的“田田的叶子”、“婷婷舞女的裙”以及“高楼上渺茫的歌”。曾几何时,多么想要亲自到西湖边上走一走,像朱自清那样漫步荷塘,感受江南美景,将自己沉浸在江南美好的梦境当中。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在华夏文明的发迹过程中,北方地区一直是上风上水的宝地,在历史上更是帝王将相人才辈出、名都大城星布于世的地方,无论是大一统的秦朝还是强盛的唐朝,都是以北方为主要舞台的帝国。然而,在古代北方人的印象当中,长江流域的南方地区似乎一直是文明未开化的荒蛮之地,这里野草丛深、洪水泛滥,人们更是披头散发,刀耕火种,与北方的文明生活更是无法相比拟。那么,曾几何时,江南一改过去落后的景像,成为人们日夜期盼向往的温柔乡、富贵地的呢?到了中学时期,学习了中国历史,我才逐渐了解到,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原地区的整体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北富南贫的格局,无论是在人口总量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南方都占据了上风,而这一优势一下保持了上千年,至今仍没有改变。
翻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汉朝时期、战国时期乃至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江南的记载,作为古老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存在于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中,存在于屈原的楚辞歌赋中,也存在于《山海经》的神话传说中,江南自古都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北方的山河大地一样充满了古老的气息,这种经久不衰的美让人心驰神往。通过不断学习与求索,我开始对江南着迷,疯狂想要到达那个向往又崇拜的地方,但那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我甚至产生了一丝顾虑,是否要让江南存在于自己的梦里,怕现实将梦击垮,从而失去了对江南的幻想,热爱与向往。尽管如此,我依然不止一次的去诗歌中寻找,寻找江南的蛛丝马迹,那是一种对文学的追求,同时也是精神家园的慰藉。
不见江南,却寻梦江南。
我爱读诗歌,更爱诗歌中的江南,诗人笔下的江南那么美,让人神往,又让人追寻。江南是诗,是杜甫笔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易安笔下小舟轻快,误入藕花深处的悸动,同时也是王安石笔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期许。江南众多物象当中,我唯独青睐于莲花,这是一个北方儿女对于南方的美景的懵懂。“江南可采莲,荷叶荷田田”,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南方的莲花与北方不同,其多一份妩媚与羞涩,像江南的姑娘一樣,暗香浮动、高洁委婉又不失温和。过去,我曾固执的认为,北方的莲花不是真正的莲花,只有江南的莲花才是我心目中的向往,莲花,是江南的清傲与高洁,是江南的温婉,更是江南的深沉的美。
文学史上描绘江南美景的名句不胜枚举,热爱文学的我又怎能放过。在众多诗人当中,我最为中意的要数白居易。白居易曾经做过杭州刺史,这段经历让白居易成为江南的主要颂扬者,甚至被文史界称之为江南盛景的发现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就是描绘了西湖东岸的美好景象。忆江南中提及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为江南增添一份神秘的美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是诗,是梦,同时也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久久不能放下的向往。
直到有一天,我放下了顾虑,来到了江南,见到了梦中的世界。
第一次与江南邂逅时的情景我还依稀记得,当时正是梅雨时节,都说江南的雨是极有灵性的,不像北方的雨那么冷冽,具有一股独特舒缓——就像梁祝一样,飘忽、婉约又不失清新透亮。站在江南的雨中,我贪婪的呼吸着雨丝中清新的气息,昂起头用舌头感受甜美的甘露,这是大自然造物主给予我们的恩赐,我只想大声告诉世界,江南,我来了!
显然我没有这么做,江南的美是那么温文尔雅,容不得半点喧嚣。缠绵的雨细腻的下着,打湿了路人的肩,但却丝毫不带有一点厌烦。氤氲的烟雨中,我目睹了玉身雪肤一样的梨花带雨,体验了西边塘岸的多情缠绵,再加上骄阳般热烈的映山红,一切都是那么如梦似幻,一切都如梦中那样美好。
感受过江南的雨,我来到了江南的小巷当中,漫步于独特的南方建筑群当中的感觉十分奇妙,高高的墙头尽管由于年久的缘由而变得色彩斑驳,却丝毫没有破旧之感,反而独具韵味,而墙头上悬垂下来的古藤更是与墙角上探出的瓦花相映成趣,再加上回响在青石板上的足音以及紧闭的门扉,让我产生一种回溯到唐代辞藻中的错觉。正在这时,幽静的小巷中传出“卖糖粥、卖糖粥”的叫卖声,人们纷纷出来品尝,游人们也驻足,观看,悠久历史与美好的梦境在此时交融,一碗糖粥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更是游人心中一丝不可言说的愉悦。
江南自古就是一个抒情的好去处,这里从来都不缺文人墨客。无论是唐伯虎亦或是冯梦龙,雅集与畅饮,多姿多彩、水墨丹青的生活,都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像记忆中的模样,我跟随内心的本源,拜访了文人墨客所留下的蛛丝马迹,这不仅让我感叹于层面的多样性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保留了本来的模样,更是让我们明确感受到了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贤德先人在字里行间留给我们的真挚的情感,灵动的身影与思绪是这一方山水所赐予的,这不但使得山水更加充满灵性,也解释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古言警句的内涵与深意。
撑一柄油纸伞,漫步于寂寥的雨巷,享受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带给我们的微风和感动,和着烟雾,我走过了湘西边城,来到了咿呀摇橹的乌镇,见到了清浅梦蝶的周庄以及醉人心魄的桃源,这一路目不暇接的美景将我的梦留在的江南,从漫步荷塘到寻梦江南,是梦的归宿,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将一朵挚爱的丁香遗放在这挚爱的土壤上,让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造福后世,更是为自己的梦画上一个幸福的句号。
参考文献:
[1]华也.寻梦江南[J].音乐天地,2006(09):24. [2017-08-17].
[2]毕建华,叶利彬.谢树昌:八旬老人寻梦江南村[N].中国旅游报,2004/07/16.
[3]李芹.杜甫诗歌中的自我形象[D].西南大学,2014.
[4]张骏.当代江南城市审美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3.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