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884
张华++徐婧妍

  摘 要:文章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必要性出发,阐明研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性,通过构建多方面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协同机制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校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校人才培养亟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我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这次会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发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也亟需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协同把握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很好配合、协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协同机制,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笔者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着手,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出符合高校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实现协同机制科学运行基础上的载体效用最大化,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真正达到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和塑造,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家栋梁和民族希望。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理论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问题的研究,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现实情况、存在的优势劣势等方面协同思考的结果,其理论依据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方面的探索就是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再通过理性认识指导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二)协同理论

  1971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的概念。1976年,哈肯系统地阐述了协同理论。[2]协同理论就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理论,是指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统一平台来共享资源、完善沟通机制来驱动创新,从而形成相互协调、联动行动的创新系统,进而产生协同效应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大系统,应当运用协同理论,促进各要素相互配合、联动整合,形成“1+1>2”的整体合力。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现实依据

  (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相关文件也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3]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在高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亟需优化原有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整合教师队伍,结合社会实践、网络环境等,构建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多方联动协同发展。

  (二)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当前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若要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就需要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学校及其各部门力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关键一步。目前,各高校育人环境更加开放,外部环境越发复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发具有挑战性,工作内容日需丰富,这些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

  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交流与沟通

  在某些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论”“强制论”模式仍然大量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观念仍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一言堂”上。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疲于上课,照本宣科,应付课堂,不与学生沟通,得不到相关反馈,上完课即走,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倦甚至抵触心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属于必修课程,许多学生为“混”学分、应付期末考试而坐在课堂不专心听讲。笔者认为,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及时交流与沟通,高校、教师、学生之间缺乏交互性、协同性,建构多方协同发展机制刻不容缓。

  2.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缺乏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时效性和规范性

  目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形成统一、完善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相当一部分的思想政治教师仍保持着我行我素的教学风格,教学大纲沿用多年,与社会发展有很大差别,因此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其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缺乏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也多被禁锢、个性多被束缚,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3.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缺乏实用性

  半数以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中于课堂教育,忽视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社会实践因其涉及内容之广、形式之多样、参与性之全面,与课堂教学实现互补。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联动协同,保持学生参与第一课堂的前提下,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隐性教育作用,培养出实用型高校人才。endprint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即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系统中的教育思想子系统、教育组织子系统、教育队伍子系统、教育制度子系统、教育环境子系统的整合、完善,缺乏协同性发展机制。[4]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机制,这是关系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否得到优化的重点,关系到高校学生未来发展前途,进而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建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系统的发展需强化各子系统的作用,笔者针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提出联动各子系统发展的协同机制。学界专家学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研究不在少数,笔者在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高校教育方和高校受教育方入手的六大协同机制及两大方面。

  (一)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着手

  高校本身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实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头,若要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实用型高校人才,必须从高校本身抓起,联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队伍,以及包含教育路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协同各方,发挥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沃土的优势。

  1.构建教育领导科学机制

  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和联动的工作体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党委宣传部牵头,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党总支、团委、人事、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完成,使整体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与领导班子的重视和科学领导息息相关。领导的重视和科学管理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严谨的整体目标,将各项工作统一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来,实现目标的统一性,从而形成合力。工作体系之间的科学联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促进育人功能一种创新形式。可以根据工作方式、工作主体、教育主体的不同分别建立“学校—职能部门—院系—班级”体系,实现各系统联动,形成“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学生干部—同辈群体”队伍主体合力。[5]每个领导主体和系统都应履行自己职责,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统筹兼顾、相互协同的运行机制。

  2.构建教育队伍考核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工作,而是整个教育队伍的形成合力、齐抓共建的工作。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对教师业务工作的考核要求越来越细微、量化,主要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而对教育效果的考核因为很难测量而没有具体考核标准,虽然提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要突出教学效果、教书育人实践,但也就只停留在“提出”层面。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效果、育人实践的考核,构建科学的教育队伍考核机制。首先,考核应突出怎样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指引作用,围绕此作用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其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应根据学科特征确定考核内容。高校要把握好教育队伍考核机制制定的范围,纠正过分强调论文和科研课题而忽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功能的错误倾向。

  3.构建教育路径优化机制

  笔者针对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提出路径优化機制。首先,可以建立舆论宣传平台,加强学生认知。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在宣传上的作用,利用广播每天按时向学生播报近期发生的先进事迹,吸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传播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建立社会实践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设置专业实习或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投身于实践,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促进更深一步的学习理论知识。[6]最后,加强考核管理,建立评价体系。这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关键一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筹划、开展到结束,都需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建立思政教师评价体系,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关键举措,同时加强考核管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延续。

  4.构建教育内容互融机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力量整合,全方位育人。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将认知教育、体验教育和践行教育协调发展。[7]同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注意加强爱国教育、专业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等,注重与其他教育内容融入,推进多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补充、互为渗透、优化结合,建构教育内容互融机制。尤其要发挥第二课堂无形教育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各项内容与当前的社会形势、校园现状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加强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促进高校实用型人才培养。

  5.构建教育载体创新机制

  教育载体是任何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教育载体如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和文化载体已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对于现代的网络为主的新型大众传播载体的需求日渐凸显。笔者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联系与补充,创新教育工作载体,需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继续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要结合当前所需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深层次的展开。另一方面,能够在总结传统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QQ等深受师生欢迎的网络载体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平台沟通即时性。[8]各高校还应加强建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现代新媒体网络载体的优势互补机制,综合各自载体上的优势,发挥整合教育效果,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6.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重中之重。要特别注重构建高校流畅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使各种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充分地流通和共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亟需打开有限的校内资源有局面,通过整合学校和当地文化资源,构建网络资源平台;同时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搭建专题研讨会、微信群,或利用微博、贴吧等形式的信息沟通平台,建立起不同部门和工作体系间信息时时沟通、即时共享的渠道,形成定期讨论、时时反馈、信息流畅、平稳推进的信息资源互通机制。[9]endprint

  (二)从高校受教育方着手

  高校受教育方,即高校在读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接受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性,不能仅仅从校方入手,同时应协同受教育方,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收者本身抓起,二者联动协调发展,以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对于高校受教育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笔者归纳为以下两大方面:

  1.培养学习兴趣

  从受教育方本身出发,高校在读生应积极培养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内在的对于思想政治感兴趣,主观上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展开。各高校学生应多看时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并学习党的相关文件,明确社会形势,与时俱进。

  2.积极接触社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理论课,是高校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所开展为高校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它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社会,因而受教育方应积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现状。社会实践是一切理论的基础,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理论知识。高校学生应利用闲暇时间多接触社会,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下乡支教、兼职、实习等工作,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便于进一步学习和接收思想政治教育。

  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创新,笔者仅针对当下社会及各高校发展现状,提出应构建并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结合实际不断探索,采用更加严谨科学的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8.

  [2][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7-1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报,2017-02-28(001).

  [4]刘慧.从协同理论的视角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评《协同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J]. 新闻与写作,2017,(02):121.

  [5]符昌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性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 (12):9-10.

  [6]李秀芳,王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协同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04):46-50.

  [7]李珂.“四个课堂”联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7(02):122-125.

  [8]陈东英.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价值、困境与路径[J].云梦学刊,2016(05):88-91.

  [9]施应凤.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6(24):202-203+205.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