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榜样教育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价值导向、熏陶情感、强化践行的独特功能。当前,以榜样教育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选取理想化、宣传形式化、践行空泛化等困境。我们要把握榜样教育的规律,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认真选取榜样、广泛宣传、增强实践性,将榜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榜样教育以先进事迹与人物引导社会风尚、指引时代发展方向,对大学生从思想与行为上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榜样教育视域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存在的问题,创新榜样教育的方法,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独特功能
榜样教育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1]它具有形象性、鲜活性等特点,是人们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独特功能:
(一)价值导向功能
大学生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觀培育,就是引导他们树立符合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与价值目标,并在日常生活中践履。高校通过对大学生榜样教育,选取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弘扬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先进代表与典型、道德模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生动形象地阐释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的具体表现,增加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通过先进人物的思想与人格力量凝聚与鼓舞大学生,并借助宣传与舆论引导,产生示范效应,影响大学生的观念、思想与行为,促进他们学榜样、仿榜样,形成导向作用。
(二)熏陶情感功能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对真理的追求。从大学生的思想与情感特点来看,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与素质,情感上爱憎分明、情感丰富并易受外部信息影响,对榜样人物、典型事迹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了榜样教育,把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以事感人相结合,促进大学生从精神上体悟先进人物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并从情感上产生同化、趋同、效仿的愿望。比如,通过宣传与介绍爱国人物的事迹,大学生会产生爱国的情怀,在情感上更加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爱国具体内涵与要义。
(三)强化践行功能
通过对时代先进人物、校园优秀同学、往届优秀毕业生等的宣传,挖掘他们事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精神,把抽象的标准转为具体的身边事、身边人,引导学生对照比较,产生看得见、学得到的践行效果。“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而榜样教育则将这种抽象性、概括性具象化、生活化,让大学生更容易跟着榜样学、跟着榜样走。比如,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介绍他们的敬业爱岗、认真工作情况与具体事例,让大学生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敬业”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榜样教育的困境分析
作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榜样教育对青年学生起着很好的示范、带动、激励、导向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大学生对榜样认可有所下降,以榜样教育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榜样选取理想化
榜校选取是榜样教育的首要问题,选取的榜样过于理想化,会造成大学生失去对榜样认同感。第一,时代感不强。由于对当代先进人物与事迹的归纳、提炼不足,思政课教材、专家举办的讲座、平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往往都是选择以前理想化榜样,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缺乏时代感,对学生的感染力不强。第二,现实感不强。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想学习身边的榜样,“有80%的学生想要了解优秀学长学姐的先进事迹,有72%的学生想要了解每年‘我心目中的十大好老师的先进事迹”。[2]但思政教育者往往选取的榜样,只能通过新闻、报道来了解,没有融入学生的生活,远离他们的生活、学习,遥不可及,难学难仿。第三,认同感不深。榜样的选择存在“高、大、全”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特点,人物“神圣化”,与当代青年学生追求合理利益的心理诉求不契合,脱离实际。
(二)榜样宣传形式化
榜样必须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产生示范效应,但现在高校对先进榜校的宣传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效果不明显。第一,形式单一。主要是校园广播、橱窗海报等方式,宣传渠道窄化,受众面不广,没能很好地将核心价值观与榜样相结合的事迹与人物宣传到位。第二,深度不够。只是让学生了解基本事例与大体概况等浅表层次,对榜样的精神内涵挖掘不足,未能深入分析榜样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想境界,对榜样的宣传的深度与持续性不够。第三,方式单向。宣传的媒介缺乏双向、平等交流与沟通、对话的功能,只是单向灌输、“我讲你听”,忽视了学生在接受榜样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容易造成学生逆反、抵触心理。
(三)榜样践行空泛化
榜样教育中,学习榜样并在日常中践行才是最终目的,但榜样的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结合度不高。第一,转化不易。知行合一才能产生榜样的带动力量。部分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上认同榜样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但并未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热、实践冷。第二,机制不活。对榜样的学习存在“一阵风”现象,学习热度一过,效果也停止,没有形成实践机制及真正落地生根,榜样学习不能有效地转为自觉主动的行为。第三,跟进不力。榜样的示范要转为学生的行为,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具有持续性、长期性。如果对榜样的学习缺乏规划性与计划性,就出现跟进不力问题,出现“三月雷锋四月走”现象,对榜样的认识与理解没有最终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生活行为。endprint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榜样教育提升策略
运用榜样教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一个学习、内化、践行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到外化的过程。我们把握榜样教育的规律,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从榜样选取、宣传方式、外化践行三方面,积极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一)认真选取,注重合理性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榜样教育要发挥作用,必须要考虑榜样选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现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感染、感召大学生,引起他们乐于学习、效仿。首先,要做好多样化、多层次的榜样人物选取。第一类是当代先进人物,挖掘他们的时代特征与时代精神,提炼榜样精神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内容,以及他们身上体现社会前进和发展方向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第二类是大学生身边的教师先进代表。“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3]具有高尚人格、学识渊博的先进教师代表,容易使大学生敬仰、爱戴并加以学习模仿。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先进教师的既言传又身教作用,影响、感染学生。第三类是校园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是大学生身边人、同伴,容易产生共鸣。遴选优秀学生代表、毕业校友举办座谈会、讲座,分享他们成长的经验与体会,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次,要注意榜样形象承载与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榜样不仅仅是外在的人物,更内含一定的价值精神与道德品质、精神风范。“特定的榜样其实就是特定的价值符号,社会选拔和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实际上就是在培育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4]所以,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选取与一定价值观内容相一致、相符合的榜样,提升两者的契合度,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广泛宣传,增强渗透性
要创新宣传理念与模式,把榜样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融为一体。首先,拓宽宣传渠道。既发挥传统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的功能,又要引入微博、微信、主题网站等新媒体,促进媒体融合,最大限度发挥榜样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次,转变理念,开创互动平等的宣传模式。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在對榜样的事迹分享、答疑解惑的平等对话、相互沟通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扩大榜样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榜样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所理解与认同,并为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效仿与践行。再次,展示榜样精神内涵的深度与厚度。深入挖掘榜样背后的故事与成长历程、思想发展过程,提炼榜样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元素,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情感、心灵共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深化学习效果。
(三)外化于行,加强实践性
榜样教育作用是让大学生因“感动”而“行动”,通过学习榜样、效仿榜样,而将榜样身上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践行。首先,将榜样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学习实践中。“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5]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加强对榜样日常生活的了解与感悟,并从知、情、志、行进行自我激励,从生活点滴小事做起,践行榜样精神。同时,通过修订学生手册、课堂及宿舍的管理规定,使核心价值观与榜样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其次,将榜样的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实践。通过组织评选“大学生年度人物”、“十佳优秀大学生”、“三好学生”、先进班集体、示范寝室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学榜样、参与榜样选树活动,严格要求自己,将核心价值观的宏大叙事与榜样要求、自我生活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再次,将榜样的精神融入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参观榜样人物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理解榜样的成长过程,感悟榜样的思想。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三下乡”、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对国情社会民意的了解,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与榜样精神在促进国家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加深体验和信念,强化行为习惯养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榜样教育的独特功能,将榜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提升榜样的影响力,促进大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与技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1.
[2]王铂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榜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十大校园青春人物”评选推广计划的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
[3]苏霍姆林斯基.跟青年校长的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70.
[4]李蕊.榜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5]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