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本身具有易变、主观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思想状况更为复杂。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造着大学生,也改造着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多的时代,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探讨了思政教育主体在这个时代认知的局限,提出教育阵地的失守和思政话语体系的陈旧是目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理想的原因,并结合工作、研究和调查实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关键词:教育主体认知;教育阵地;思政话语体系
现在的大学生一般出生于1995年以后,彼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市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有越来越深刻的意义。当今大学生普遍成长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逐渐丰富、中西文化交融不断深化的时期,思想政治状况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从受教育者、教育主体、教育阵地、思政话语体系四个方面剖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析研究。
一、受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状况的复杂性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探究受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需要首先结合其生长环境。中国的和平稳定和飞速发展给了青少年足够强大的生长空间,所有青年人都可以在这个和平的大环境里思考自己的成长方向,反思自己生长生存的环境并形成个人独特的甚至是纯幻想型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物质交往足够丰富以后,人类必然往着精神交往的深层次领域发展,向着各种精神的高地奔驰。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多种价值观念的融合碰撞,而笔者所要指出的是,这种融合碰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他们越发地成为碎片化地存在,越发不自觉地迷失在对“独特性”追求的洪流之中。这一方面塑造了思想政治状况千奇百怪的个体,一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碎片式成长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如何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学会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以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眼光看待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教育主体认知的局限性
多年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就笔者观察,许多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存在一些认知问题,比如: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训人的问题,而许多老师认为自己教授的学生数量有限,对大局影响有限,这是不对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党领导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任何对此事的忽视都是对党的事业的损害,哪怕这些损害看似只有“一点点”。2、对辅导员的作用认识不够。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与教育服务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许多辅导员被有意或无意地异化为管理工作者,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群体,这与党对其地位的论述极不般配。笔者曾在湖北省211院校调查辅导员履职情况,结果显示:约61.3%的辅导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一,但实际情况中因为管理事务的繁杂或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履职不力;约82.8%的教师及教辅人员认为辅导员属管理岗位,对学生日常事务的影响大于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约77.9%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管理好自己的日常安全和学校事务就好,不需对自身思想做过多干涉。综上,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骨干作用的发挥遇到了一些阻障,迫切需要厘清。
三、教育阵地的失守
这一点也许是危言耸听,但笔者意在指出教育阵地对做好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阵地就没有教育,也没有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及时赶往阵地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沦为无土之林、无源之水、无根之花、无绿之春。在注意力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甚至稀缺资源的今天,大学生的注意力却日益被游戏、影视剧、综艺、明星、网络社区切割,难得分一些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个体而言,注意力资源的碎片式分布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来自课堂之外的、多渠道、多路径、多主体、裹挟多种价值观的、切割大学生注意力资源的内容,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有可能比课堂这个传统的阵地更大。甚至,课堂阵地在这些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内容面前,都失去了吸引力。
阵地之争,有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获得较高成效的关键。大学生一般处于18——22周岁的年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也处于欠成熟的阶段。但大学生的好奇心、激情在这一阶段又犹为强烈,对新事物、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吸收又有强烈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先发制人”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先发制人,即首先或者第一个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介绍给学生,用客观事实打动学生,用极强的思辩感染学生,用共产主义情怀武装学生,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内在方法论或者内核,这样学生在面对其他价值内容的宣贯时便有了武器、有了依靠,不被迷惑。
这就要求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课堂上延展到影视剧、综艺节目以及网络等等,要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阵地”。这个“大阵地”除了包含当下时兴的网络、娱乐、体育等流行文化,还应包含将来可能流行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流行科技,通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些领域开辟阵地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无限地延长,并最终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里,达到育人于无形的目的。
四、思政话语体系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研究、课堂讲授为主,注重改造或重塑思政话语体系,以更好地教育、改造大学生。然而,大量的研究、探索、实践背后,却是大学生的渐行渐远:相对于市场产品的娱乐性、贴近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缺乏生动性、趣味性,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深入到大学生心灵。相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披着叛逆、“真实”、揭秘、“还原”的外衣,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显得“教条”色彩浓厚。如何创新教育话语,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传播开去,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中共老一代领导人在做农民思想工作时,常常使用贴近贫下中农的话语,或宣传政策,或传播口号,或鼓舞人心,或循循诱导,为争取农民阶级加入革命战争、建立统一战线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思想多变、富有活力、政治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我们也应该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用大学生喜欢听、热爱听、乐于听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照本宣科、按图索骥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迟早要被淘汰。
思政话语体系的创新除了教育方式外,最主要的还是教育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家、革命家们以他们卓越的天赋和艰苦的实践,为全世界留下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等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述说的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人生的大幸。然而,针对马列经典读本的肆意歪曲、针对客观历史的恶意解读从来没有停止,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错误思潮对党和国家以及改革开放的恶意诽谤也从来没有停止,这就要求我们在研读经典著作的同时,密切联系新的实际,创新理论和方法,揭露、批判错误,保卫真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更具中国智慧和更贴合时代的话语传播马列真理,批判各种“新编”和“歪论”,使广大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结合的远大理想。
新闻传媒行业有内容为王的说法,市场营销行业有渠道为王的说法,笔者認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则是渠道和内容都是“王”:思政话语体系即是内容,思政教育阵地则是渠道。能否创新思政话语体系深入大学生心灵,能否开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全方位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把握住这两点,再深入研究我们的工作对象——即新时期以及以后一段时间的大学生及其成长特点,同时提高广大思政工作者的认知水平、工作能力,排除无关干扰,我们就能真真切切地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好党和人民,服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参考文献:
[1]陈力丹,《精神交往论》,开明出版社,2002,北京.
[2]罗美英,《高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3]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北京.
[4]夏自景,《浅析“先发制人”战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5]张旸、柯仲甲,《互联网条件下——什么是“内容”?》,《新闻战线》,2014年第10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