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电影《里欧洛》看后现代主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887
朱梦迪

  摘 要:由加拿大早逝天才导演让-克劳德-洛宗执导的影片《里欧洛》,曾获得加拿大长片评委会特别奖,被评为全球最好看百部电影之一,带有极强的主观意识和梦幻色彩,兼具大胆恣意的创作手法和天马行空的创作灵感,极具原创性和代表性,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影片。无论是在电影领域亦或是于文学艺术而言,这部优秀的影片都是当之无愧的后现代主义形象代言人,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又以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引导生活。本文主要从《里欧洛》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后现代主义态度两个方面浅析了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里欧洛;后现代主义;态度

  一、影片《里欧洛》中的后现代主义

  《里欧洛》这部影片由洛宗本人童年的真实经历改编,影片中他本人满怀感慨、几近疯狂、无比悲怆抑郁的情绪在高超的剪辑技巧下展现得酣畅淋漓。他采用了多重叙事者的方式,结合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和耐人寻味的黑色幽默,令无数富有冲击力的画面碰撞出与众不同的青春期,形成了对加拿大魁北克传统电影的崭新突破,同时也代表着后现代主义这种泛文化现象的发展在不断扩大,影响力也愈加深刻。此外,强烈的画面感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往返于主人公的遐想和现实的时空堆叠手法不禁让观影者感叹,感叹之余又引人遐想,令人深思。影片充分发挥了无厘头的想象力,着重突出了独具特色的人物性格,剧中每个人物形象都格外饱满,深深契合了后现代主义无中心意识的价值元素和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

  影片的主人公加拿大魁北克男童里欧洛-洛佐,坚信自己是一名意大利菜农自慰射精在外销北美的一颗番茄上面,恰巧造成不慎跌入市场果菜堆里的魁北克母亲间接受孕所生。比起同龄孩子来说里欧洛略显早熟,他热爱阅读,喜欢写作,想象力异常丰富。在他小小的脑袋里,有着自己异于常人的想法——猥琐好色的祖父,好吃贪婪的父亲,即使一身肌肉却仍无力保护弟弟和自己的哥哥,装扮土气却自以为美好的姐姐,他坚信这些并不是自己真正的亲人,自己并不是和他们一样的魁北克人,而是意大利西西里人。并且他始终倔强地认为那个他称为爸爸的胖子并不是他真正的父亲,而他真正的父亲应该是射精在那颗致使他母亲怀孕的番茄上面的意大利果农。主人公无厘头的遐想让人瞠目结舌,故事围绕着这个略显奇怪的小男孩,时不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以及并不丰富的故事情节,但却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不同于传统电影的新视角,为所欲为的叙事手法,处处充满着不确定因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魅力所在。

  在整个离奇故事的高潮部分,里欧洛与他暗恋的邻家女孩碧安卡结伴梦回千里之外的“故乡”西西里,梦里他们漫步在西西里岛上的古希腊剧场和神庙,面朝大海,徜徉在片片花海中。而现实中却是完全相反。现实中的里欧洛甚至没有一句与碧安卡的对白,仅仅是只是偷偷地或近或远地望着她。故事的开始是显微镜下那颗鲜红的充满生气的番茄,满眼的鲜亮,代表着生命的开始,而结局却是另一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景象。继爷爷、爸爸、哥哥、姐姐接连被送进精神病院后,他也未能幸免地来到了这个曾随母亲来看望家人的冰冷的“监狱”。小小的里欧洛被放进充满冰水的浴缸中,冷水淹没了他小小的身躯,绿色的冰水更让人感到寒冷,同时也仿佛带走了生的气息,四散的瞳孔与他的小小年纪并不搭调,令人更为心酸。故事的结尾也异常耐人寻味,除了里欧洛的母亲,所有的家人甚至连同里欧洛自己都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此时故事已接近尾声,被蒙上一层灰暗色彩的结局与梦境中美妙鲜活的西西里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结尾冷冰冰的毫无生气的绿色与开头鲜活的代表着生的红色碰撞出强烈的色彩反差,一呼一吸之间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镜头的最后依然是回到了梦里的西西里,美丽的西西里。那里有花、有草、有生的气息和日夜思念的梦中爱人,欢快的民谣搭配暖暖的阳光。

  很显然这么美好的场景与里欧洛现实中最终的归宿完全相反,或许我们会为他的结局而感到难过,但这想象出来的场景不就是里欧洛长期以来的梦想,抑或是说此刻的他只是永远沉浸在了自己的美梦里,没人能说此刻他虚幻的幸福就不是幸福。离奇的故事背景,无厘头的镜头设置,无疑将后现代主义的风格深深渗透于电影之中。电影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故事主题,更多的只是想表达在这个随波逐流的时代,坚持特立独行的可贵。

  二、后现代主义态度

  这部后现代影片代表作处处显示着后现代主义要读,他并没有涉及过多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运用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抛弃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鲜明的人物性格、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选择不直接表达对人物的看法,而是以迷宫般的人物性格、前后分割的事件和剧中人物的心里的潜对话取而代之,用颠倒的时空、为所欲为的叙事、离奇的形式和出格的语言来为观众提供具有“不确定性”的情景,打破时空的界限,借以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揭秘真实的故事结局。这样的艺术手法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新小说、魔幻主义如出一辙,通过摧毁、解构、颠覆的形式,诠释了后现代主义特有的荒诞以及不确定性。不光是文学,就连艺术也是如此。后现代主义艺术在风格上趋于大众流行,形式上形态变异,观念上颠覆传统、颠覆一切,产业上亦逐渐趋于媒介娱乐。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引起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新思考,艺术作品也具有更强的商业性。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我们所处的时代越来越来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后现代主义在本质上其实是人反叛情绪的符号化,它继承了现代主义颠覆反叛的特性,并将其予以发展,它一开始就自觉地以现代主义作为颠覆的对象,是对19世纪以来西方现代主义的反叛与超越,形成了一种结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以摧毁、解构、颠覆为基本特征,否定了一切传统观念,真理、规则都成为后现代主义解构的对象,以“颠覆”为出发点,表现出“不确定的内定性”。他要求把人与外部世界、他人和社会分离开来,从人本身的存在来考虑人,亦即从人的内在心理世界、内在本能意识来研究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意义。反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更多倾向于表达的态度。所以自然而然,语言就成为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对语言问题的不同思考,标明了二者不同的文学观念与审美观念。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晦涩难懂,主张语言口语化,反对现代主义宏大精深的贵族气息,消解了现代主义的深度模式,使文学趋于通俗化。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也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后现代主义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上的劣根性,致力于向一直占据西方社会统治地位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高雅文化的霸权进行挑战,从而为非正统的、非主导的文化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再者,后现代主义亦深刻地批判了导致资本主义危机的思维方式的劣根性,认为解决之道就是动摇形而上学的根基,转变扎根在人们心中的传统观念,以非中心、异质、多元共存的思维方式来整理社会。而且,后现代主义强烈地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前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注重哲学对社会现实和时代问题的现实实践关注,认为哲学不单纯是从社会现实中汲取养分,在对现实的分析批判中获取灵感、反思自身,而且也要对社会发生相应的反作用,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并力图对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正是较好地坚持了这种关注社会现实的精神。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追求和个人信仰,后现代主义明确告诉我们要尊重多元文化,尊重不同的人生态度,尊重每个人选择的权利。社会不断发展,即使后现代主义发展势头迅猛,但也终将会被后来者取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地学习、即时更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摒弃老旧、迂腐的观念,汲取先进、优秀的理论知识,构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类进步的社会体系,在前进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止步于藝术表达,同时也教会我们用多元的眼光看待问题,亦告诉我们创新永无止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更多的可能性在于创造而不是等待,生命的意义在于永不止步,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态度。尊重,包容,坚持,秉承后现代主义态度,无论是下一个牛顿,还是下一个莎士比亚,可能性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就是最好的成绩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