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贾科梅蒂现实主义生命力的展现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869
郑媛元++郑思佳++张光远

  摘 要:贾科梅蒂的艺术由二十世纪跨越至今,他展现了面对自然,战争,未知时,人的渺小和恐惧。他塑造出的人物空洞苍白,真实的反映了二十世纪以来经典的造型及动态。他的身上充满了话题和争议。但是更多人的视角还是停留在他的作品,尤其是在经历二战之后,贾科梅蒂的作品释放出了更多能量,他是如此赤裸的揭开人们的,恐惧,彷徨以及随处可见的脆弱。当时的人们以及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黑暗硝烟下,这也是他作品大多以深色为主的原因,不可不提贾科梅蒂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全才,他对绘画和雕塑都有很大贡献。即使经过战争的洗礼,也掩藏不住他作品对世界的冲击,堪称经典的艺术形态,他所经历的感受的也是他最宝贵的创作灵感和精神财富。

  关键词:行走的状态;恐惧彷徨;纤细消瘦

  一、贾科梅蒂现实主义的表现

  (一)贾科梅蒂的艺术发展

  现实主义是发生在法国的十九世纪波及欧洲,乃至全世界范围的艺术活动,贾科梅蒂是其中杰出代表,用它特立独行的手法引导着现实主义艺术的传播。

  贾科梅蒂生于瑞士,最开始贾科梅蒂在日内瓦学习绘画,非常刻苦,为之后的雕塑学习打下了深厚基础,几年之后他来到了意大利,这个堪称艺术家摇篮的地方,在这里他学习乔托和廷托雷托的绘画,仔细钻研临摹他们的作品,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在意大利他接受了更加权威以及全面的学习,在这个期间,他对古代艺术的稳固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被那种更加科学的构架,稳固的形式吸引,无法自拔。他毅然的转战来到巴黎,开始了他一生对于雕塑的追求和热爱。在巴黎他开始正规传统的学习雕塑,并利用大量时间在图书馆博物馆记录研究古国及古埃及的雕像,临摹大师的经典作品以及中世纪的肖像画,他深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也被很多土著文化吸引,他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不放弃每个学习的机会,他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的扎实稳健。最终成为二战以后最有表现力,感染力的大师,带来了更多传世作品。

  (二)贾科梅蒂绘画雕塑的理念

  贾科梅蒂是一位艺术全才,从他的学习经历看,他精通绘画和雕塑并有他独到的见解。但他的一生也饱受争议,他的作品无论从感染力还是造型,层次上都毋庸置疑,是精彩的卓越的,但他既是一名超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一名现实大师。他在两种信念,两种流派穿梭,使得他的作品更有代表性,话题性。1925到1935的十年中,是他超现实主义的时期,他虔诚并忠于这个流派,《匙形女》《两口子》《她和她的断喉》都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这些都是以成品加工的形式完成的,更有冲击力,用常见的现成品经过现代的手段有计划的加工,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贾科梅蒂每个作品都是长时间酝酿,他精密的计划严谨的方案都是他作品独一无二的核心,而他留给观众的悬念是哪怕千百年来也捉摸不透的。

  贾科梅蒂说过:人为什么要画,要雕塑?那是出于一种驾驭事物的需要,而唯有通过了解才能驾驭。他的雕塑,绘画,素描随处可见他的才情,他的良苦用心,更加让人动容的是他在作品中融入他独特的见解,他观察人特有的角度,他表现出了20世纪以来人越来越脆弱单薄,孤寂的一面,尤其是二战之后,人的心理和形象更加不堪一击,脆弱的情绪弥漫更深。从1930年贾科梅蒂参加超现实主义活动之后,他开始独当一面,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超现实主义雕塑家。在五年之后,他逐渐脱离了超现实的队伍,这个行为受到好多超现实艺术家的质疑和抨击,但是贾科梅蒂将他们的质疑和诋毁放在一旁,钻回自己的画室,开始了更加现实的追求,遵循更加真实直观的感受。他认为在刻画塑造人像时,不能只是单纯的追求作品大小与实物大小比例的相等,也不能只停留在形象的相似,更应该专注于他所处的环境和心态,注重把握这个人给我们更加直观以及情绪的特征。正如他说过:一人永远无法与他周围的环境脱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真实得在他存在的空间才能显现。我们应该在有限的事物上无限的追求,这在于每一天不懈的追求,从同一张表情,同一个面孔上看到某种不认识的东西出现,这比所有的环球旅行都要伟大新奇。

  二、贾科梅蒂的艺术创作

  (一)贾科梅蒂的作品分析

  印象里贾科梅蒂雕塑的形象都是瘦弱纤细的,确依旧震撼着我们,为什么如此消瘦尖细的形象,漠然的神态却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人们忍不住被贾科梅蒂吸引为他喝彩,忍不住想要揭开这个伟大全才的艺术家背后隐秘的故事和经历。

  提起贾科梅蒂最先想到的就是2010年曾经一度打破世界艺术品拍卖纪录的《行走的人》,这是他的代表,更是典型。贾科梅蒂是一位深度行走的人,在他的眼中,不只有环境对他心态的影响,还有这个人这个肖像给他最直观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剖析这个人的经历,他雕塑的美源于伤痛,源于这些孤寂没落的心态,贾科梅蒂很好的捕捉到了每个人身上不同的气质不同的美,他用这种痛转换为美,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人们才深深发现他的雕塑作品动了起来。《行走的美》给人很怪异离奇的感觉,他木讷呆板的走着,没有目标,没有表情甚至没有过多的肢体动作,就这么走着,骨瘦如柴那种易碎易折的状态,让人们小心翼翼的观察,他亦静亦动,没有静止的一直走,又或是在倒退,他仿佛在等待在期盼也在不停寻找,他刻画塑造的也许没有那么精致,但是他的肌理他每块骨骼肌肉的转折在如此瘦小的躯干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身上岁月沉淀而来的斑驳锈迹,裂痕吸引着我们无数次带着专注和耐心去探索去研究,这些作品他时刻准备穿越千年来绽放光彩。虽然《行走的人》拍下了史无前例的高价,但是我仍旧觉得这件作品无价,他展现的记录的是时代的变化,是其他东西无法衡量和替代的,他曾说过:他的作品不是为未来者和成长者而作,是为了那些死去的人,他选择用永固来祭奠他们的鲜血和灵魂,不知何时那些死去的人会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自己在世时的模样和曾经,这也是他无价的原因,因为他坚不可摧捍卫了更多人的尊严。

  (二)贾科梅蒂的创作构思

  在很多作品中,人们惊奇他直观的展现,性格情绪的逼真,因为贾科梅蒂每次创作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都会有原型有模特,所以人们经常说看了贾科梅蒂作品就像进入到了贾科梅蒂是生活圈朋友圈,但无论是谁他都会自己主观的加以塑造改变,使他们的身躯更加单薄,骨架动态略有畸形,整体形态尖尖瘦瘦,尤其是头部想刀尖一样的尖锐,像刀锋一样快捷,有时在模特自己眼中都不敢相信賈科梅蒂会将他们刻画的如此真实生动,仿佛不是自己,但却是更加真实的自己,不得不说模特们也很勇敢,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无助孤独,敢于把自己赤裸的展现给众人,那些畸形也让我们更加佩服他们的坦然,那畸形的美甚至比那些有意的光鲜靓丽的美更动人。这些雕像仿佛属于另一个时代,时间黑夜加工了他们,悄悄改变了他们,腐蚀斑驳的印记,仿佛给了他们温柔的喘息,不再冰冷,就好像活在了另个时空般让人动容。

  (三)情感与时代的融合

  在二战后他感悟于生命的易逝和脆弱。在蔓延大陆的战火中无数生命的坠落和迫害引发了他沉痛的思考,很多事只有经历才能了解,他深刻感受到了战后的残破,人心的彷徨恐惧,家园的支离破碎,人们的颠沛流离,他心境的转变促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针对性,他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和人性的欲望,他勇敢有力的抨击了当时国家乃至世界战争的邪恶,这些丰富的经历都为他的作品赋予生命及时代的意义,更加具有科学性哲学精神。他所带来的所呈现的是整个时代都藏不住的光辉。雕塑给人更加直观的视觉享受,看起来的千篇一律,确为每个瘦弱的身躯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尤其在二战后环境的影响下,他将自己的生命力也注入雕塑作品中,借助雕塑的永存来保护自己生命精神的延续。他强烈的驱使自己抓住这瞬息万变的幻觉和感受,丰富了时代记录了时代,无论有多少被掩盖隐藏的历史,在贾科梅蒂的精神中都有写照,都真诚完整的反映了人类形象的需要。他以火柴为例,搭成一个个人的造型,如此纤细易断的形象,表现人在战争中的悲哀渺小,随时要被点燃迫害的处境,战争给人给环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件件的雕塑作品使贾科梅蒂成为举世闻名的雕塑家。直到1966年贾科梅蒂去世,那时二战过后他已经是巴黎的艺术明星,他本可以开始奢华享乐的生活,可他依旧沉浸在战争的沉痛中,他无法忘记那些逝去的人,死者虽已安息,但是苦痛伤怀将永在,贾科梅蒂铭记于心,他回到狭小破落的画室继续创作,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再加上他没日没夜的思考创作,他老得很快,身体也每况愈下。他虽然逝去很久,但是他保留了更多人不灭的希望和灵魂保存了破碎时代下战火轰炸下更多人生命的意义和薄如蝉翼的尊严。

  参考文献:

  [1]常宁生主编.《超写实主义艺术思想中的电影银幕》2009年1月第1版.

  [2]姜黎黎主编.《中国当代艺术概论》2013年4月第一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