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门艺术于一身的中国戏曲,是一门呈现于舞台的综合艺术,极尽“泛美化”特征。戏曲在表演过程中体现了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长久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文本范畴,而对于场上演出范畴的关注度却明显不够。鉴于戏曲“四功五法”的表演传承还是基于言传身教的实际,结合自己从事舞台戏曲表演多年实践,从戏曲舞台戏曲表演意境的生成与营造,探索其在戏曲表演中营造出的意境美。
关键词:“意境”;戏曲表演
一、形体表演与舞台意境
中国传统戏曲自有一套灵活而独到的方法可以自由地变换舞台时空。而时空自由变换就是通过戏曲表演者的表演来完成的。在戏曲中,从时间上说,既可以是白天,也可以是黑夜。形成了“以虚带实、以形传神”的写意化风格。一出小戏,如何才能在有限的一方舞台上展现古今中外,万千世界呢? 从空间而言,戏曲舞台既可以是金戈铁马的战场,也可以是姹紫嫣红的花园; 既可以是雄壮巍峨的皇宫,也可以是寒窗破瓦的陋室。由此要求演员必须勤于感受积蓄中的激情,因为任何情感都只能首先从感受中得来。感受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历史、生活、风俗、人物、剧情、艺术氛围、剧场效果、观众心理等等,都应当纳入感受之中.感受越多、越深,便越能获得创造激情.使表演增辉。
二、演唱和念白来进行创造意境美
这应该是戏曲表演意境营造重要元素,作为戏曲表演的主要手段之一,唱的基本含义是交代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刻画人物性格,所谓“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它同样具有“超以象外,意象欲生;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韵外之味、味外之旨”的美学特征。首先,戏曲的唱词和念白都必须符合特定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必须真实展露人物的情感世界,才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其次,唱词和念白都要随时依据情节的进展,透露出人物所处的境遇,刻画面对的景致,实质也是抒写人物的情怀。再次是从音乐化、韵律化的唱词和念白中捕捉和营造意境美,并努力使之传达给观众。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规定情境想象训练这一课。这是因为,舞台上的任何表演都离不开规定情境的制约。当代的戏曲观众已经不同于以往,他们接触和接受的戏曲美学思想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为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们对青年演员进行训练时,就非常注重规定情境中的想象力培养,比如月夜下来到幽静的庭院中,演员就得充分发挥想象,想象着自己来到如此这般的真实环境中,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和动作,然后进行精心提炼和艺术加工,力求人物的表演既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又不失其艺术之美。从戏曲艺术表演特征看,它通过虚拟动作,突破现实舞台实在时空的限制, 创造出自由的心理时空。同一舞台,其景色随人物行止和心理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一舞台特征正体现了情景交融、空灵蕴籍、有余不尽的意境特点。从接受角度看,虚拟性的表演特点及由此而来的舞台特征,也必然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去理解、接受、体验舞台艺术形象所带来的意境。
三、表演中激情与角色的意境
戏曲表演中的激情,是戏曲演员职能艺术化了的能促进演员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十分可贵的戏剧情愫。激情与热情、感情一样,都是人体中的一种情绪状态。不过它比热情、感情更赋色彩,更有力度,更能表现人的深层心理。戏曲表演中的激情,自然与社会心理学中的激情有着不同的涵义。演员的激情固然也是强烈的情绪,但并非是短暂的、爆发式的状态,这种激情不是在小范围的认识活動中产生,而是从多边思维中获得。因此,它不但能相对准确地评价演员创作活动的意义,并且能相对准确地预计演员的行动在审美主体面前可能产生的效果。这就是我们所赞同并追求的演员的激情。当我们承认“演员的工具是他自己”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指出演员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自己的激情,戏曲演员尤其如此。我们知道,戏曲是以写意为主的舞台艺术,夸张、变形、虚拟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特征。淮北梆子戏《卖水记》中的李彦贵担着一挑近乎儿童玩具而又空空如也的木桶,既要表现出水满沉重、力不能支的神态,却又在那里起腿、转体、亮相、行腔,但观众并不反感。《穆桂英下山》中的穆桂英与杨宗保在对阵中,忽而“打起架来”,唱了几句之后又拼杀,如此反复多次,叫人一时难分他们是在冲锋打仗还是在谈情说爱,但观众心里喜欢。诸如此类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情,却在戏曲舞台上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这些夸张、变形的表演所“幻化”的艺术意境,又正是适合那色彩浓、力度强、能够使深层心理展露的激情来表现。
正是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戏曲舞台意境营造过程中,通过对戏曲的形体表演与舞台意境营造的培养,唱、念词曲与舞台表演意境营造,规定情境的虚拟化与表演意境营造等手段,努力使演员紧紧抓住戏曲艺术诗化、写意的精髓,经过刻苦锻炼和勤奋思索,掌握戏曲程式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创造出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及新的程式动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