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在当下被各行各业标榜为一种的时代精神,不断的被人们提出、深化并倡导,工匠精神是一种值得被推崇的优秀品质。传统工艺美术的核心就是“手艺性”、“核心技术”的保留,而工匠在古代就是将这些技艺传承下去的手艺人。本文通过分析工匠精神所具备的品质与内涵,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它在工艺美术发展道路上的独特重要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工艺美术;手艺
匠人一般是指有相当技术水平的人或者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这些人往往是追求更高的技术境界。工匠们追求的是精巧的制作工艺,古代手工艺人传承手艺是不立文字的,由师父口口相传,所以记忆的要诀只能通过不停的手工操练来加深记忆,因此真正的工匠都是悟性很好的人,而这种天资也是需要后天的重复锻炼,不断的锻造自我来得到提升的。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之一,其风格是民族传统审美观的折射,其工艺是代代工匠相互传承发展的产物。
中国古代工艺名著《考工记》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我国古代对于优良工艺的考核标准,可以说在现在来讲想要制作出优良的工艺品,这四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的。其实,工艺美术首先需要重视的就是人与技艺的关系问题。工匠必须精通技艺才可以将工艺与材料相用得当,虽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工艺风格的烙印,但是想要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工艺就必须拥有工匠的精湛技艺。《考工记》里也提及了古代工艺美术一个鲜明的特点:将技艺制造当作自然的一部分,处处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一种整体的、系统的、互相制约的美。《大学》曰: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朱熹进一步提炼出它的核心特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磨之; 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材质如何运用是工匠完成器物所必须精通的,优秀的工匠必然要对自己所造之物倾其心血,精雕细琢,追求精益求精,尽力将每件工艺品倾其心力做到极致,将工匠精神不遗余力的展现在他所制作的工艺品上,這样所造之物才能为人所用,进而成为艺术。
工匠追求的是将钻研技术与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融为一体。 “工匠精神”概括来说一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不断的追求完美;二就是不断的去追求自身技艺上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写过一句话:痴于艺者技必精,痴于书者书必工。是说对技艺专心致志的人,技术就精通;对书法专心致志的人,书法必然漂亮。工匠精神其实也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你诚挚地去做,锻造恒心及毅力,一定会有所收获,世界上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一份矢志不渝的坚持。任何人只要在自己所处的领域,用心钻研,专注地投入十年以上,那他绝不会是一无所成的。要始终坚持一颗工匠之心真的不易,必须拥有矢志不渝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拥有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才能。
从手工业时代进入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时代,手工艺的传承也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延续,工匠精神更加需要被关注。在这里不得不提及我们熟知的工艺美术运动,这场由莫里斯作为代表发起的设计改良运动,又被称作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他们希望改变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相脱离的状态,摒弃工业革命所致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恶果,强调将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而从当下来看,被忽视的手工技艺是需要传承保护的,手工艺的精巧制作可以使工艺美术作品更加精妙,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机器大生产,那样的工艺品是不可以被称之为艺术的,艺术必须是独到的,是技艺与文化并存的。手工艺性被延续、传承下去对于现如今的工艺美术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手工艺者需要具有相当的技术性,充分展现工匠自身的技艺与其个人的内在精神。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不分国界,不以时间为转移的,自始至终都是与工艺美术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并逐步融合的新形势下,将工匠精神灌注于工艺美术发展之路,工艺品才能更加耐人寻味,成为经典艺术佳作。如若在工艺美术创作中缺少唯精唯一,不断的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是做不好艺术的,只有耐心钻研下去,工艺美术作品才能在文化思想不断变化的现在继续传承中国艺术原本的面貌。工艺美术研究不仅仅需要理论的支撑,也需要技术的沉淀才可以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通过技艺理解生活世界,最终可以使我们从“游于艺”的状态,到达“心合于道”的境界。
随着“工艺美术”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中国古代的工匠与那些他们曾经为了不同目的而制作出来的具备各种不同功能的“文物”,也越来越受到各个不同领域的关注。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秦俑形体高大,比例匀称,体态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是具有鲜明个性且时代特征非常强烈的艺术佳作。这样的艺术佳品是出自于从民间召集的陶匠与木匠,从前民间就有这样的说法,老木匠的斧子、老石匠的钻子可以避邪,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灌注在了自己的工具也是技艺上,才使它们的工具都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古代的工匠在制作时,虽然受到各个不同层面的影响而创造了符合相应需求的制作物,从古代工匠的作品来看“工匠精神”涉及了时代、地域、风俗、习惯、目的等,但是自古至今制作工艺品的不管是艺术家还是工匠都必须熟悉制作的材料与技术,这样工艺美术作品才可以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秦俑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不仅仅在于它可以说是当时艺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它独特的“千人千面”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角,制作秦俑的工匠对待自己分内的工作也是追求与众不同,力求去达到新的高度,展现了当时的一种不敷衍、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我国著名的敦煌石窟是我国四大古窟之一,敦煌壁画规模空前巨大,由众多技艺精湛的画匠合力完成,仔细观察敦煌壁画不同的用色用笔和不同的整体视觉效果显示出了工匠们不同的表现风格与各自擅长的技艺。这些艺术之所以可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来源于工匠们对待艺术精益求精,至臻完美的精神。
工艺美术是从生活到艺术乃至文化的一种多元形态的创造,它曾广泛的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历代许多生活用具都属于工艺美术品,如彩陶、漆器、青铜器、瓷器等。很多工艺美术作品从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的描绘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以及社会事态人情,工艺美术表达不仅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还要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法、表现技巧、制作工艺才能将工艺美术作品完美的展现。工艺美术作品草创完成之后需要臻于完美的修改过程,这是构思完善化的表现,也是匠人表达手法的体现,只有匠人具备完备的经验,对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推敲和修饰之后,使卓越的技艺应用于作品之中,最后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形和神高度合一的理想艺术形态或意境。在创作工艺美术作品时需要具备很多种素养,如理论素养、文化素养、生活素养,工艺美术创作归根到底表现的都是工匠或艺术家所感悟感受的人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展现,但是即便是拥有了崇高的素养而不具备表现艺术的手法、技能、经验,作品也是无法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有艺人具备熟练的技艺,再加上自身的素养,所创作出来的工艺美术作品才能够实现并具备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工匠身上“道艺”合一的文化观念是制作工艺美术时所必须具备的,事实上高级工匠被称为艺术家是当之无愧的,工匠运用自己的技艺来完成工艺美术作品,上帝赐予了其灵感使他的作品成为了艺术。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位匠人必备的,创造工艺美术作品的源泉必须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工匠精神在当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乏艺术家也提出在艺术创作之路上没有工匠精神就没有工艺美术创作的技艺,可见工匠精神被称为是工艺美术发展的技术与精神根基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崔雪良,何仁平.工匠精神[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6:192 -195.
[2]过常宝.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1.
[3]吴立行.《考工记(工匠功能风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5,80.
[4]李超德.中国设计呼唤“匠人精神”[J].美术观察,2013 (2) :27-2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