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乡镇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827
滕向丽

  摘 要:做好群众工作是解决乡镇当前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状况的有效途径。由于群众工作的环境、内容等要素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只有对新形势下乡镇群众工作变化和特点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乡镇群众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乡镇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做好乡镇群众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群众工作;作风建设;路径选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从立党之初就把群众工作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基层组织是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联系国家和社会的纽带,担负着动员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推动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的光荣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乡镇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也面临着局面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凝聚强大合力,抓住和用好黄金机遇,推动我国乡镇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一、充分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石之一。为了凝聚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毛泽东充分理解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积极投身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指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与工农相结合的武装斗争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拓展了人民群众的内涵和外延,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把广大干部群众从对毛泽东的盲目个人崇拜中解放出来,强调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在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江泽民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提升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坚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群众工作,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群众工作给广大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只有全面做好群众工作,才能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近年来,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群众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萌动,这些都对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提出多样化的、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时,与之相伴而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显。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不仅应该具备做好群众工作的热情,而且更要具备和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方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群众路线的高度统一,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通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社会大力倡树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起“党员比担当、干部比作风、站所比服务、农村比变化、企业比贡献”的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转变作风、加快发展凝聚力量,多做贡献。

  二、乡镇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加剧,社会矛盾更加凸显,乡镇群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环境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乡镇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序推动和促进社会转型发展。

  (一)从群众工作内容来看

  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勐发展,促使当下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群众也出现多样化和差异化,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比如随着乡镇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带动了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但同时产生的征地拆迁、民工工资、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也急剧增加,导致乡镇一级的信访量增加,大大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

  (二)从群众工作环境来看

  近年来社会改革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造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增加了群众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尤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的深入,包括拆迁补偿、土地流转以及社会保障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较量日益突出,尤其是群众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交织错杂,而且还有部分遗留的历史问题亟待解决,形成了群众工作环境的新焦点和新难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有些群众完全忽视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注重自己的当前利益,造成某些潜在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传播途径的快速发展,造成群众敏感问题以及突发事件直接报道,而且网络舆情的推动导致了群众工作处理的难度增大。

  三、做好乡镇群众工作的对策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把握规律特点,探索方法对策,真正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

  (一)树牢为民宗旨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神贯彻于群众工作的始终。一方面要树立群众观。正确把握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看待政绩,把为人民造福作为各级干部的最高追求,不干牺牲长远利益搞发展、牺牲环境搞建设的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摆正“三者”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应坚持辩证的统一,要树立积极的稳定观。党中央要求的稳定不仅是国泰民安的稳定,而且是促进发展的稳定,推进改革的稳定。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必须纠正“稳定压倒一切”的形而上学毛病,不能把“维稳”变成唯一。应坚持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谋发展;在改革中求稳定,用稳定保改革。做到既不掩盖矛盾,又不激化矛盾,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推进改革。

  (三)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富民,就是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乡镇一级要坚持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全面加速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切实办好一批“民心工程”。在经济高位运行的同时,注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统一,转变发展方式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统一,实现了百姓收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提升,从根本上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只有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壮大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了,才能为妥善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撑,也才能更好地推进群众工作向纵深开展。

  (四)着力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贯穿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主线,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实质所在。乡镇一级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重点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在“美丽乡村”打造、农村厕所改造、扶贫开发、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领域集中攻坚,每年要具体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民生连着民心,实践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更多的利民惠民,才能更好地改善干群关系,才能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最终形成上下一心,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切实解决问题

  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往往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所在。突出问题解决了,才能推动全局工作的跃升,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乡镇一级要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各类园区投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发展“渔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产品深加工等特色资源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六)完善工作机制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必须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我们立足镇情实际,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群众意见的畅通表达。完善信访形势分析制度,有效地把握好信访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整体水平。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对案件解決当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认真落实领导接访、领导包案等制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法规、经济救助等多种手段彻底化解,最终实现息诉罢访。同时,把群众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与村“两委”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化解矛盾,解决群众诉求,有力推动群众工作向纵深开展。

  参考文献:

  [1]袁冬梅.群众工作:历史实践、现实问题与思路策略.[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1).

  [2]王增杰.论网络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变革与创新.[J].长白学刊.2015,(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