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在中职学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招生人数成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就业对口率逐年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招生与就业的矛盾呢?本文从企业调研入手,分析会计专业就业现状,探索中职会计专业“1+5” 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我校2014级会计专业开始试行。
关键词:会计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快速发展,很多地方中职招生规模已占初中升学的50%左右。中职会计专业因其投入较低和社会认知度较高而受到各中职学校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3 左右的中职学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由于会计专业是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了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产生,为研究解决此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
一、对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去向与会计岗位设置的调研分析
为了解决教学与就业的矛盾,需要从市场的调查中寻找答案。我们组织了产教融合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会计教研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 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查:
(一)对实习生、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调查表寄给实习生及毕业生 ,要求他们如实填写并寄回。同时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回访,主要是以从事的行业来划分,在每个行业都选择部分毕业生来进行回访。
(二)对企业的走访调查,我们走访了普宁仙宜岱股份公司、立丰药业有限公司等本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行业专家、企业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岗位需求的最新变化,同时请企业里的财务人员填写调查表,调查人员带回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
(三)走访兄弟院校调查会计专业办学现状,我们走访广东信宜职业技术学校等广东省内的11所中职学校。通过比较,将别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利用。此次调查中,我们共收回调查表350份。收回的答卷涉及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现将主要调查数据及分项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显示:占45%毕业生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占25%毕业生在企业里从事其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这说明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43.7%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专科文凭 , 24.3%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本科文凭, 25.4%的单位对会计人员要求中专文凭。这说明很多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还是有很大需求的,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更喜欢招聘有技能的中职会计学生。
“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的调查表显示:设置了会计核算和出纳岗位的企业最多, 分别占了84.3%和 89.1%,其次是办税员占68.3%。而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 具体分工中往往实行兼职的形式,特别是会计与文员同人的形式非常普遍。可见在企业是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
二、“1+5”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根据调研分析,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初步形成中职会计专业“1+5”递进式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递进式指的是将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5”中的 “1”指会计基本技能,“5”指5个技能方向:会计电算化、税务代理、财务管理、会计文员、出纳。我们在2014级会计专业进行了试行。
(一)划分培养阶段
第一学年,2014级会计专业新生共572人,将其随机分成10班,每个班57人左右,他们学习相同的课程。该阶段学生应该掌握会计通用知识、具备职业通用能力,包括:具有财经法规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操作技能,主干课程确定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税收基础、统计基础和会计基本技能课程。
第二学年,根据自身职业规划需要,采取岗位方向教学,将教学分出纳技能方向、财经文员方向、会计电算化方向、税务代理方向、财务管理方向,设置对应的课程,我们将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分为5个方向。分班过程如下:
1.学生填报志愿,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由各班班主任对分方向教学进行宣传并指导学生选报志愿,每个学生报第一、第二2个志愿。
2.考核考试,我们根据5个方向需要掌握的技能特点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方案,学生根据自己填报志愿参加考核。
3.确定每个方向人数班级,根据学生填报志愿以及考核情况初步确定每个方向人数,最终基本技能方向2个班共135人、财经文员方向2个班共129人、会计电算化方向3个班共194人、纳税申报方向1个班62人、财务管理方向1个班52人。
(二)课程设置
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方面都体现了岗位方向特色。
第一学年培养目标:会计职业通用能力、能对小型企业进行账务处理:课程设置:《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税收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市场营销》《办公软件》《经济法基础》《统计原理》《初級会计电算化》。
(三)课程设置的特征
1.能力培养方面的递进式方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时,充分考虑到能力递进,第一学年,以会计通用能力培养为主,与此相适应,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处理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第二学年,采取岗位方向能力培养的措施,一部分同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管理方向,侧重于培养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另一部分同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实操方向,强化不同会计岗位的实操能力。
2.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对接。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依据,重新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体现了岗位导向递进培养的要求。统一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坚持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前提,注重实操课程的开发、加大实操教学的课时比例。这种课程体系的重构,旨在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岗位技能,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不同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
3.注重學生的岗位技能的培养。出纳技能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出纳与收银技能;财经文员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办公写作能力以及简单账务处理能力,是一个基础性的复合岗位;会计电算化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账务处理和分析的能力,税务代理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计算、分析、运用的能力;财务管理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对财务数据的具有一定敏感性、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意见。
三、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描绘了清晰的蓝图,明确了学习目标,每个学期都有具体奋斗的方向,而且呈现阶梯递进特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注入强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普遍反映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有目标、更自信,因此也更爱学校和班级,学生巩固率也上升了2%。
(二)让每个学生都有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不同的层面。如果学校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却采取相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岗位导向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受到公平的教育、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发挥其潜能、发挥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2017年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特别是会计专业很多学生高不成低不就,造成普通会计人员过剩,而有两类会计人才却紧缺:一类是懂电脑、会操作、会分析的财务管理型会计人才;一类是操作熟练、技术精湛的基础型会计人才。由于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的人才有特色、有专长, 我校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专业对口率92.1%,同比增长8%,同时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文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向调查分析及启示.职业教育研究2007.1.
[2]唐利华.阶梯式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财会通讯 2012.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