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从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多元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
现如今的教学,教学资源在不断的完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需要不断进行提升,而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专业。相对与其他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更是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手段。而此时大学生却面临着专业基础薄弱的现状,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所以说,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更好的保证教学的效果以及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作用这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也素养,从而能够对学生的教学有一个比较好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以及时代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更好的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依赖课本教学,而课本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现如今的时代的变化是相当快速的。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的滞后性。而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解出现困难。而在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与实践的脱节。就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而言,需要的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滞后性的教学内容何谈在实践中的有效的运用。所以说,专业知识的要求和时代的要求会造成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难度。教学内容一旦出现滞后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造成“崇洋媚外”现象的出现,其实,学习外来文化不可怕,可怕的在未能掌握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学习外来文化,舍本逐末。
(二)教学方式的落后性
在传统的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汇中,教师更多的是将教学内容放在知识的呈现上,也就是更多关注的是给予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并不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到了多少知识,了解多少文化。所以造成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丧失。教学方式的落后性便是教师仅仅是根据课本而进行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未能对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更多的是依赖课本,而未能依据时代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适当调整。所以说,教学方式滞后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的落后,从而形成了诸多表现。
(三)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发展的进行也在不断的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各国文化的冲击,而在这个文化冲击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便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汉语言素养,而造成虚有其表的现象。在面临多国文化的冲击中,学生自身素养的薄弱,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丧失自我意识。那么教师的教学便出现的盲点。所以在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一定 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抵抗力。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抵抗力并不是说完全的低于外国文化,而是有针对性的吸收和借鉴。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需要注意的便是有效的结合专业课程和时代要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汉语言文学应该注意专业深度,能够更好的发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作用,而在另一方面,也应该兼顾社会的需求,注意社会实践。所以这也就要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进行变化,能够从专业和实践两个维度去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出发,适当的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以及课程的优化,拓宽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知识面。使汉语言文学的每一门课程都能够形成有效的联动,从而更好的建立高效课程。当然了,整合教学内容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结合时代的要求,更是需要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能够更好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选择更加适应学生的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改革,归根到底应该是围绕学生需求的改革,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这基本上是依靠教师的输出,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探索,对于教学质量来说,是相对低效能。改革教学方式,应该是围绕学生进行的课程的改进,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去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也是相对枯燥的,教师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控,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应该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能够利用到这一平台进行教学内容的完善。到那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主要的是,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或者仅仅是作为单一的教学知识点呈现的载体。而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利用。
(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引导
虽然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其中我们不可否认教师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现如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面对大量的文化冲击,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进行辨别,能够选择更加有正向引导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毕竟,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结晶,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在这其中不容忽视的便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称的好与坏,以及学生整个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体。
三、总结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我们更应该注重汉语言学的教学,基于更多的重视和保护。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自身不断做出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方面,突出专业内容的文化性以维持自身文化载体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将承传统与现时创新高效结合,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也肩负起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的责任,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背景下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李晶晶《浅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策略》,《赤子(上中旬)》2015(21)
[2]顾路路《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新西部(理论版)》2016(04)
[3]张岩《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业教育方法及途径研究》,《绥化学院学报》2014(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