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家庭经济困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045
金晶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其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与其他人有一定区别。因此,积极把握这类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服务工作,是体现人文关怀、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举措,也是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笔者主要从贫困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探究解决方法。

  关键词: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经济特别困难,不能满足日常学习生活的需求,从而导致个人在生活、交往、情感等方面压力比较大,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经济救助对同时,更要关注因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通过了解不难发现这类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个人对自身评价的一种消极的体现,是对自己的鄙视、不满等否定的情感,是对个人得失、荣辱等方面过于强烈的心理体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总感觉自己经济拮据就比其他人“低人一等”,说话办事没有底气,不能把自己放到一个平等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平时情绪比较焦虑,表现出 “情绪低沉、闷闷不乐、不苟言笑、没有自信”等现象,这种自卑心理给他们带来极大精神压力。

  (二)孤僻心理。一些性格孤僻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并不是性格不合群,恰恰相反,这些学生一般性格温和、纯朴、乐于助人,理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渴望平等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同学、老师处于关心的心理,在生活、经济上给予照顾,这让一些经济困难大学生不自觉的产生抵触心理,他们渴望与大家平等交流,经常处于一个被帮助的位置,总感觉自己是“特殊人”,心理不能接受,久而久之便不爱与人交往了。二是受少数人的刺激。在交往过程中难免因生活琐事与同学发生小摩擦,当发生矛盾时,一些同学可能抓住他们“贫困”这一点来挖苦对方,导致这些人自尊心受到打击而不愿与人交往。三是受传统观念当影响。一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大男子主义”和“哥们义气”比较严重,当与女生出去时不花自己的钱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当哥们请自己客了,自己不回请一下也过意不去,但是经济上又负担不起,最终只好退缩和回避。

  (三)消极心理。受社会“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侵蚀,致使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总用金钱来评价他人,当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后,其心理受到较大打击,总感觉自己没有社会地位,怨家人、怨父母、怨自己没本事,产生消极情绪,导致生活没朝气、学习没动力。

  (四)抑郁心理。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个别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思想封闭、精神抑郁。他们很少与人交流,除了上课外基本上不参加集体活动,平时表现出情绪低落、面无表情的状态,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自信。这种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就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

  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比比其他人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的影响。经了解,经济拮据是这类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经济困难大学生一般来自农村或者城镇低收入家庭,经济开销与经济收入形成较大反差,经常为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问题焦头烂额,有的学生不得不通过兼职、假期打工来贴补家用,这就使得工作和学习产生较大冲突,产生较大心理负担。另外,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其学习条件、学习资源较其他人有较大差距,要想学习成绩不落后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再加上激烈的择业和竞争压力,使得他们承受严重的心理压力。

  (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一般出生在文化素质偏低的家庭,父母接受的文化教育较少,许多家长在对待教育子女这一问题上还使用老传统、土方法,认为“棍棒底下出好人”,孩子稍有不对就非打即骂,感觉对孩子越严格就是对孩子越好,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从小形成了胆小、懦弱、自卑、内向和不善沟通交流的缺陷人格,特别是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形成人格中新的反映方式和行为模式。在面对经济拮据的问题时,缺陷的人格也让他们无法从容面对,致使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三)文化背景方面的影响。一个家庭所特有的文化对个体成长影响很大,个体在这种文化背景长期熏陶下,形成了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习惯和性格。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高校求学过程中,那种不甘人后、自立自强的优秀思想主导着大家的思潮,使得他们形成很多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征,比如说学习刻苦、吃苦耐劳、独立自主等,但也有一些消极文化在侵蝕着他们的心理,如享乐主义、铺张浪费、拜金主义等,冲击着这类学生的思想,使得他们价值观发生偏移。另外,在校园之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毕竟是少数人,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计划开支、节俭等方面的习惯,会被一些人当作“抠门、小气”,使这些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其他人心中的“另类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目标追求方面的心理落差。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从小就形成了“不读书就没出路”的想法,心里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有着较高的目标和追求,都想着找份好工作或者创业成功来光宗耀祖、改变命运,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非常巨大,没有靠山也没有退路的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才有可能在这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们承受着他人无法想像的压力,致使他们焦虑、患得患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扶贫帮困方法手段的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给予了许多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类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扶贫帮困的方式还不够人性化,不够注重这类学生的心里感受,如写上班级姓名的帮扶名单公示、公开场合的“爱心捐助”等,使得被帮助对象面子上过不去,自尊心受到较大伤害,有的甚至宁可困难也不要帮助。

  三、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好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能够有效提升受咨询对象的心理安全感,为咨询者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是疏导压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长期处于焦虑和自卑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消极思想,如抱怨社会不公、仇富等,而且大部分人会把这些想法放在心中不与他人交流,长期的负面情绪压抑极易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引导他们把内心的真实感受畅快淋漓的发泄出来,能够达到释放压力、平衡心理的作用。二是构建合理信念。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中列出人的头脑中11条不合理的信念及特征。在咨询对象把自己的苦恼和负面情绪都宣泄出来后,可以引导他们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把自己的苦恼和不合理信念进行对比,并在分析和辩论中总结归纳出其错误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固有思维,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三是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多、更早的接触困难的磨砺和挫折的打击,使其内心深入感到威胁和伤害,导致心理恐惧、紧张、焦虑、烦躁等。因此,对于這样等学生应当及早建立一套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常用的有补偿法、升华法、合理化等方法。

  (二)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指导与帮助的咨询方式,即由咨询员结合问题等相似性,成立课题小组,然后共同训练、商讨、引导,最终解决成员共同发展或者共有的心理障碍。首先,要预先设计团体辅导的方案,方案要让参与者在生活体验和观察学习中探索认识自己,改变由于长期的生活环境所形成的错误认知,并以积极的心态走出误区,接受现实、树立信心。其次,要提高参与积极性。组织活动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游戏、评比竞赛等活动,提高活动的趣味性,让参与者相互沟通、相互信任,消除沟通方面的障碍,提高活动开展的效率。最后,要搞好总结评估。活动结束后要梳理参与者在参与活动中的表现情况,活动后要做好跟踪观察,及时向参与者的家庭、朋友、同学、老师侧面了解情况,并与活动主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

  [1]王奕冉,刘少英.贫困大学生认知倾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143-145.

  [2]仇宝山,黄卓君.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J].中外教育研究,2008,11:18-19.

  [3]张小乔.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