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联网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融入网络,使得新闻的发布和传播进入一个全民的时代。话语权、发布权已经由传统媒体垄断演变为大众的广泛参与。在这一转变中,人们对新闻的关注从官方也转移到了民间,这使得传统的纸质媒体(纸媒)受到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但是纸媒依然拥有自身很多优点。
关键词:多媒体;纸质周刊;发展;挑战
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迎来了多媒体时代,纸媒仿佛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很多纸媒甚至开始转载网络上传播的内容,这使得纸媒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于是许多人一度断言——纸媒的时代已经终结。但是,在很多城市,纸媒却依然欣欣向荣,这从一个方面说明,纸媒并没有穷途末路,任何一种事物只有扬长避短,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够历久弥新,而纸媒只是需要找到自己在多媒体时代的优势。利用优势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挑战中不断谋求自身的发展。
一、纸质媒体的优势
1、文字阅读的力量。不管画面多么精彩,不管声音多么优雅,人们始终依赖于文字进行思维和分辨。因为这是数千年来人類形成的习惯。从这一点来说,声音、图像、动画等等都不可能替代文字。因为文字中包含着的信息,需要人们用自己的大脑还原、思考,这一过程是人特有的,这就是文字存在的意义,它是人传承文化所凝练出的形式,最容易被接收。纸媒正是立足于文字,所以这一点是纸媒的根本优势。
文字并不仅仅是纸媒的独占优势,现在网络上也不乏高手频频亮相。不过纸媒想立足于多媒体互联网的时代,文字是根本中的根本。
2、时间。说到这一点,很多人会持不同意见,“时间”是互联网的优势,怎么会成为纸媒的优势呢?纸媒的这个“时间”优势并不是第一时间,如果纸媒一味只是争抢第一时间,那么只能是事倍功半。纸媒的“时间”是人们的空余时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时间不是平面的使用而是立体的使用,人们获取信息,尤其是新闻信息就不会使用专门的时间,而是空余的时间。比如上下班等车、坐车的时间等等。这时候,使用纸媒阅读浏览要比使用互联网实惠方便得多。即使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无线上网功能再强大、体积再便于携带,在狭小、拥挤、流动量大的车站、地铁,纸媒都是廉价便利的首选。所以,这种在剩余时间浏览新闻的需要,使得纸媒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
3、区域。互联网很少针对一个区域长时间关注,它大部分是针对热点集中报道。而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有点也有面。点就是焦点,面就是区域。生活在固定区域的人虽然关注焦点,但更多的是想了解本区域发生的事情。以《莲池周刊》为例,居住在保定的市民读者可能会被一个热点吸引,但是却会始终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在这一点上,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后尤为显现。
互联网为了弥补区域的不足,进行过许多的尝试。但是区域所包含的信息多余庞杂,使运用网络了解区域的检索十分复杂,尤其是无明确目的的浏览,就更是杂乱。而《莲池周刊·雄安专刊》的创办让读者可以看到关于雄安新区的系统、全面、权威报道,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雄安新区提供了一个全面详实的平台。
4、版面视觉感。和互联网、手机报等其他新兴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不同,报纸有一个版面视觉感。互联网只有上下之分。报纸的版面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所提供的信息中,判断出新闻的价值。这其中还包括标题的浓淡、大小、报道分栏等。对读者来讲,购买报纸,不仅购买信息,还包括购买报纸的判断力。编辑把新闻的价值判断整合在版面中,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接受这种判断,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比如2017年4月14首期《莲池周刊·雄安专刊》,头版“雄安十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大而醒目的标题,通栏的图片,一下子就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二、纸质媒体的发展方向
纸媒虽然在时效性和直观性上相对落后,但也因为不需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而增加了进一步挖掘的可能性,其挖掘的深度和在全面掌握情况后产生的客观性也可以吸引一大批需要深层阅读的读者。尽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纸媒还是有它的生存空间。
将来的社会不可能再出现像从前一样一统天下的媒体,群雄纷争将是以后的主要形势,不做大而全,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和特点才是适应时代发展应该作出的选择。就像《莲池周刊·雄安专刊》,作为国内首本专注于雄安新区新闻报道的期刊,反映雄安新区建设历程,传播雄安精神面貌,是具有时代记忆者使命的载体……《莲池周刊·雄安专刊》不仅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功能性,而且将延续到新区建成及对保定和周边县区持续带动引领中,是极具前瞻性的媒体。2017年4月14首期《莲池周刊·雄安专刊》一经发行便得到了读者、专家、学者、领导的广泛关注及好评。更有不少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希望订阅全年“周刊”。
可见,纸媒仍拥有生存、发展空间,且具备忠实的读者群。只有纸媒顺应时代发展,急读者所急,写读者所想,才能在多媒体时代强大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三、纸质媒体在多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几百年来,纸媒与其他媒体和而不同、双赢相处的经历,说明了它与生俱来的持久的生存韧性。报纸曾经遭受过电台的挤压,事实证明,电台和报纸可以共存共荣;曾经遭受过电视的冲击,最终电视和报纸之间也能优势互补和谐相处;报纸经受了其他传播形态的挑战,但最终没有被取代,而是在变挑战为机遇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壮大。和不同媒体共存的经历证明了报纸能够经受新型媒体形态的冲击。
新媒体的挑战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纸媒的“抗新媒体性”或者说“抗网络性”要强得多。时效性本来就不是纸媒的强项,深度和专业才是生命线。但这不等于纸媒可以高枕无忧,专业性网站可以对纸媒的“专业”性形成取代,而网络中任意一位名家的深度报道很快可以遍及四面八方。纸媒出路又在何方?
“要战胜魔鬼,就要把自己变成魔鬼”。如果说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魔鬼,那么,对一切“旧媒体”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自己与新媒体融合。这意味着,在观念上彻底抛弃高高在上的尊严,缓慢而坚定地一步步把核心业务转入新媒体领域,最终目标是——“我是新媒体”,而不是“我办了一点新媒体”。其中的具体内容按层次由低到高至少应包括这些 :利用新媒体拓展采编业务,抛弃那些注定会被替代或消亡的服务和内容;尝试多种网络经营方式,如借助网络支付平台收费的电子杂志、提供专业的商业和消费网络平台;打造尽可能专业、权威的某领域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等。
问题也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本身也在发展中,支付体系、消费习惯等多个方面还很不完善,走得太快,很可能反而成为市场营销理论中“高科技导致失败”的另一典型。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的具体方面,怎样才能在未来生存,需要运气,更需要决策者的眼光和魄力,需要“纸媒人”的不断摸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