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时代,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依赖的重要渠道,读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新媒体时代的记者,再也不能简单只靠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打天下了。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音频、视频、直播、VR、无人机航拍、机器人等新技术风起云涌,新媒体时代的记者不能无动于衷,必须主动出击,在当好一名普通记者的基础上,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技能。这些新技能,也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记者的必备素养,成为新媒体时代记者的标配。
关键词:新媒体;必备素养;新技能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总之,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二)新媒体特性
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二、新媒体时代记者的基本素养
(一)政治敏感性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媒体记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
(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第一的原则不能变。新闻事业有着崇高的社会使命,因此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是第一位的,社会责任是贯穿媒体运作全过程的基本原则,表现为坚守社会伦理的底线,同时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引导主流价值观。但新媒体环境下,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低门槛”的特性使各种信息充斥着网络,新闻记者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唯利是图、不能跟风炒作,不能哗众取宠,必须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通过新闻来引导舆论的走向,引导主流价值观,通过新闻来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有意义的价值观,而不是认同某种丑恶,不被接受的现象,或是传达一种激进的想法,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正本清源、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三)事件还原鉴别能力
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因为网络时代的自由性和共享的能力,每一分钟网络上都有成千上万条不同的新闻。这些新闻具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所以新闻记者就要起到一个鉴别还原的作用,这样可以辨别新闻的真假,还原事实的真相,但可以认定为真是新闻时,才去进行深度的挖掘,信息的发布。
虽然新媒体中的任何一个单元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发布,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主流媒体和网站才是值得信任的,任何一个信息,不加区别的进入主流媒体的新闻中,人们就会认为是真的。中国抢盐的事件还依稀可见,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食盐是无法防辐射的,但是因为一些媒体的不自律对于信息的不进行鉴别,也许是好心但是促成了一场闹剧。
(四)道德素养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矛盾,各种思潮影响着年青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国内一些新聞工作者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实际新闻工作中出现了偏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倾向。在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竞争异常激烈,有些媒体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依靠虚假、低俗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单纯追求发行量、收视收听率、点击量,传播了一些不良的信息,混淆了人们的视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对今天的新闻工作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明辨是非,坚定新闻工作理想。
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需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以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牟取个人私利或进行权力寻租,不为增加点击量或收视率而进行恶意炒作,不用非法手段获取采访材料,不用不实报道进行司法干预,形成“媒介审判”。公正自律,坚持记者的道德底线,正确履行职责;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1]
三、新技术运用能力
新媒体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意义上的纸笔已经不太适应潮流的发展。音频、视频、直播、VR、无人机航拍、机器人等风行,新媒体时代记者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应该积极学习掌握。
(一)学习剪辑音频和视频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有声有色。记者获取收音频资料后,要想让网民听下去,需要通过剪辑来抓住网民的注意力。此外,录音质量一定要好,这样才能让网名清楚听见语音内容,制造音效后,能够让网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新媒体时代,网民更喜欢快速阅读,一个视频如果很长,网民往往没有兴趣读完。因此,需要记者将视频精简,突出关键内容,几分钟即可。
制作视频新闻的诀窍是,开头和结尾的画面要干净,而且同一个事件要多拍几个不同角度,积累素材后方便剪辑。剪辑时,注意故事连续性,比如人物用的是哪只收、东西的摆放位置、人物的衣着等是否一致。
(二)学习直播和VR技术
当前,最火的直播,不能只是网红用,新闻记者完全可以用上。部分媒体就要求视频记者具有现场直播的能力。《法制晚报》、《新京报》等视频记者,已经普遍用上了直播手段,传播效果更好。
除了直播,VR也成了记者学习的项目。在国内,VR新闻早就不新鲜了。新华社在G20大会就用上了全景摄影。 由于VR产业尚未完全成熟,目前VR拍摄设备相当昂对,但记者也可以用手机拍出简单的VR。
新技能的获得,可以辅助记者不再单一用文字去呈现新闻事实,而是用有声有色地讲好新闻事实。
(三)无人机航拍
目前无人机航拍已经成为新媒体拍摄大场面新闻的必要手段。2016年10月23日,8000多名中外马拉松选手欢聚在美丽的“中国温泉之城”武义,开始了2016“花田小镇杯”武义半程马拉松赛角逐,全程21.1公里,近10万观众观看,比赛激烈,场面宏大。一家电视台采用无人机航拍,使得宏大的比赛场景全都纳入画面,非常直观地展现了8000多名运动员奋勇争先的精彩瞬間,为报道增添了色彩。
无人机航拍也十分适合过程性、动态性新闻事件的拍摄。许多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如果仅仅使用地面固定机位拍摄,往往很难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展现事件发展的过程。如果使用一个机位的长镜头拍摄,又显得展现角度单一、片面;如果采用多机位分切拍摄,虽然角度丰富了,但是又打断了事件发展的连贯性。而采用无人机全貌俯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运用机器人写作
所谓机器人新闻写手,其实是一个拟人化的说法,确切地说,是指运用算法对输入或搜集的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自动生成完整新闻报道的一整套计算机程序。与以往人工智能在传媒业的应用不同,机器人新闻写手最大的特征就是新闻生产的完全自动化。除前期的技术开发外,在具体新闻写作过程中,人工的参与并不是新闻产品产出的关键和决定性环节,新闻生产的主体实现了由人向机器的转变。[2]“根据12306网站余票信息,截至2017年1月17日20:00:18,1月20日从广州出发至多个热门目的地的路线中,广州到北京、洛阳、南昌、贵阳的火车票全部卖完,想要去这些地方的朋友只有另谋他法了。”这篇春运报道是《南方都市报》写稿机器人“小南”上岗后的处女作。海量的数据和高效的算法,是写稿机器人的两大利器。“小南”的首篇春运报道作品,共300余字,数据自动抓取完成后,报道的生成只用了不到一秒的时间。
2015年9月10日,一条标题为《8月CPI涨2% 创12个月新高》的新闻在腾讯财经上发布。看上去,这条新闻的内容和媒体记者日常的消息稿无异,引用了统计局的数据,还加入了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以及银河证券等分析师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但它背后的作者,其实是腾讯财经开发的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腾讯写稿机器人上线两年,如今每天写超2500篇稿件。作为新媒体记者,也需要掌握机器人进行写作,提高效率。
四、结论
面临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不能原地踏步,需要积极主动改变自我,掌握必须的素养,获取新技能,方能在新媒体时代立足。
参考文献:
[1]黄晓耘.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改变与坚守.《视听》2016年第1期.
[2]徐曼.国外机器人新闻写手的发展与思考.《中国报业》.2015年12月上.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