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踏歌”是一种民间自娱舞蹈,踏地为节,即兴而歌,联袂而舞,集中表现了汉代舞蹈的艺术风貌及社会、经济状况。本文以《踏歌》为例,对汉代舞蹈艺术进行了浅析,以期共飨。
关键词:《踏歌》;汉代舞蹈;舞蹈艺术
汉代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此背景下,舞蹈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汉代舞蹈不仅传承了历代舞蹈艺术的特点,而且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也融汇了各少数民族的舞蹈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汉代舞蹈艺术。其舞蹈艺术语言要求不高,相对宽松的氛围,不仅极大地开拓了舞蹈艺术的创作空间,而且使汉代舞蹈具有了千姿百态、不拘一格的艺术风貌。汉代舞蹈艺术完善了我国古典舞蹈以手袖为容、以腰腿功为基础、善用舞具的技巧体系,展现了汉民族灿烂文化的浩瀚风采,对我国隋唐及对后世舞蹈艺术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踏歌"是一种古代的民间歌舞形式,自娱性很强。《资治通鉴》有注:"踏歌者,连手而歌,踏地为节。"这种参加者成群结队、手拉着手、以脚踏地为节拍的歌舞活动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舞蹈形态特征:一是"怀悫素驰杳冥"的"高蹈周游",以端承德神态追寻旷远的境界促成了女乐舞蹈"高蹈周游"的形态特征;二是"动赴度顾应声机讯体轻",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
一、舞蹈《踏歌》概述
"踏歌",源远流长。这一古老的民间自娱舞蹈,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兴起,风靡盛行于唐代,在其发展过程中,折射出汉唐的时代印迹。舞蹈《踏歌》体现了汉唐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汉唐乐舞的姿容风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踏歌,踏地为节,即兴而歌,联袂而舞,“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刘禹锡《踏歌词》)。踏歌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歌唱,同一曲调可以即兴填词,不断咏唱;二是踏地,随歌唱节奏,踏地而舞,韵律感极强;三是舞袖,分为激烈的“振修”和配合身体运动的头部动作。踏歌,融合了民间艺术形态和古典艺术形态,演绎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
二、以《踏歌》观照汉代舞蹈艺术
(一)汉代舞蹈艺术审美特点
汉代舞蹈最显著的特点是技艺并重,并充分借助表演器具、服饰来提升舞蹈艺术美感、诠释舞蹈艺术情感。其以“袖”为衣饰,“腰”为形体,“轻”为技巧,“眼”为神态,“线”、“圆”为动律形态。汉代舞蹈动作包含提、沉、冲、靠、含、移等,例如,袖舞时指、腕、肘、臂、肩的运用,幅度上的提、拉、抻、拔的展现,在舞蹈中,各动作细节要和谐、顺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二)《踏歌》对汉代舞蹈艺术审美旨趣的映现
1、对民间舞蹈动律的运用
《踏歌》具有典型的汉代舞蹈的形态特征,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舞蹈“机、迅、体、轻”,节奏感极强,恰如汉赋所述,“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舞者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轶态横出,瑰姿谲起”,长袖当舞,“委蛇姌袅,云转飘忽”。舞蹈动律的运用,使《踏歌》整套舞蹈动作在跌宕起伏中一气呵成,旁侧的“三道弯体态”则蕴含着自然、优美的动感,使舞者的舞姿颇为妖娆妩媚。此外,《踏歌》的舞步也极具流动性,如整体的“顿”中,穿插了瞬间的“流”,以对比手法形成视觉上的反差,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点在《踏歌》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体现得比较明显。
2、对高原舞蹈“一顺边”的传承
《踏歌》的“三道弯”体态和顺拐蹉步,充分汲取了高原舞蹈“一顺边”的特点。舞蹈中的“一顺边”,是以腰部为主形成的独特舞姿动作,具有别致的风情韵味。“一边顺”又分为“波浪式”、“三道弯”、“摆钟式”、“胴体转动式”、“直线交织式”等,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色。例如,藏族、彝族民间舞蹈多数是波浪式的“一顺边”,而傣族则是三道弯式的“一顺边”等。舞蹈《踏歌》的“一顺边”,是借助水平运动而使动作更协调对称。如舞蹈动作中的顿步向后甩右手,再用肩带右臂向左前方扣盖、顿步,然后向前进,右手曲小臂向后、向前,由低到高前后收送,以及第八拍斜前举臂的动作。《踏歌》在动态表现上,极致运用了民族舞蹈的动作和韵律,体现了汉代舞蹈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的开放特征。
3、《踏歌》对汉代舞蹈审美特征的表现
汉代平定安稳的社会带来了富裕丰饶的生活,此时的舞蹈,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愉悦和美好的情感。因此,汉代舞蹈呈现的是轻盈柔美、婉约俏丽的审美风格,龙趋凤回、行云流水都隐于韵、势之中。舞袖在舞蹈《踏歌》中,是最主要的舞蹈动作之一,包含了搭袖、拂袖、振袖、翘袖、抛袖、打袖等多种舞袖技法。《踏歌》的长袖使舞蹈动作“抑扬兼用,缓急相容”,轻疾相间,柔美舒畅,“若轻云之蔽月”。舞蹈在尾声之际,舞者将搭袖、拂袖、振袖、翘袖、抛袖、打袖和“三道弯”体态有机相容,辅以顺拐蹉步这种流动性极强的舞步,使舞蹈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抑扬顿挫,身体在一扬一顿、一抛一洒中,曼妙多姿,“袖”出了《踏歌》的轻盈柔美。
三、结语
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兴起于汉代,至唐代开始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樂业,陇上踏歌行",就是以踏歌来表达民间的"达欢"意识。这一舞蹈形式承载着厚重的人文与艺术的历史积淀,一"踏"就是数千年之久。汉唐乐舞文化对汉唐乐舞的滋养,造就了汉唐乐舞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一言以蔽之,汉代舞蹈在我国舞蹈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舞蹈《踏歌》的审美分析,可以看出汉代舞蹈扎根现实,广采博纳,富丽多姿;舞蹈形式兼收并蓄,变幻多样;舞蹈题材更加开放自由,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繁荣和鼎盛局面。汉代舞蹈文化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也为后世包括现今的舞蹈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推动着中国舞蹈艺术和舞蹈理论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影响[J].兰台世界,2014(36):133-134.
[2]赵满姣.浅谈古典舞作品《踏歌》的艺术特征[J].当代音乐,2016(14):82-84.
[3]周兰.汉代舞蹈文化及价值研究[J].兰台世界,2015(21):156-15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