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调研,掌握马山县壮族扁担舞当前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化经营和培育演出市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马山县;壮族;扁担舞;传承;发展
马山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品种繁多,璨若星河,其中最有名的是马山县“文化三宝”,即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和壮族扁担舞。壮族扁担舞中蕴含着爱国、和谐和祈求和平的价值追求,契合当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探索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渊源,分析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山县壮族扁担舞基本情况
(一)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渊源
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源远流长,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族舞蹈,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壮族扁担舞前身是“打榔”或“打舂堂”,是流行于马山县和上林县、都安县部分壮族乡村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唐人刘恂的《岭表录异》有记载:“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成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粮稻,敲嗑槽舷,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以济亮也”。木槽以浑厚结实的大木为原材料,戳空其中,以木杵和着鼓点敲击木槽,配之以“嚯咳”呼声,节拍紧凑,高下疾徐,自成声调。由于原木比较难得,而且笨重不便移动,勤劳聪明的马山县壮族人民以扁担代木杵,以板凳代替舂堂,演变成现在著名的壮族扁担舞。壮族扁担舞所表达的内容主要反映马山县各族人民从种到收的劳动过程,打法更为轻盈灵巧,舞蹈变化更为丰富多彩。在跳壮族扁担舞时,每人手执一根扁担,模拟生产动作,上下左右,站立下蹲,转身跳跃,原地前进等互相敲击,有时配之以“咳咳”呼声,场面紧凑,气氛热烈,兼具有强身健体和娱乐作用,也有弘扬民族和谐、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
(二)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成就
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担被誉为“广西民间舞蹈一枝花”,在国内外各种展演活动中都取得不俗的成绩。1982年9月2日、1986年8月10日和1991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扁担舞队三次代表广西参加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均获得一等奖;1982年9月10日进京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进行汇报演出;2005年、2009年参加南宁市第八届和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均获得表演一等奖;2010年8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庆典广场活动表演; 2013年8月,马山县壮族扁担舞与三声部民歌一起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表演,受到当地观众的赞誉;2015年9月,壮族扁担舞登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舞台进行展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三)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特点
1、原生态性。马山县壮族扁担舞原始古朴,民族性比较强,原生态特征明显。壮族扁担舞所使用的道具是扁担、长板凳等,这是壮族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使用的工具;人们在跳壮族扁担舞时所穿的服饰都是以壮族服饰为主,蓝色右开襟的唐装上衣,蓝色唐氏长裤,黑色挂脖围裙,还有各色印花头巾和黑色布鞋等,具有非常明显的壮族特色。
2、非遗性。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曲谱及打击方法是以口传手授形式开展的,具有明显的非物質文化遗产特征。壮族扁担舞中扁担打击的节奏通常都是由壮族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口头传递下来的,一些小孩从小就跟着大人们去看壮族扁担舞,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再由老艺人们的口头传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3、多样性。马山县壮族扁担舞形式多样,以体现人民群众的劳动场景为主,同时也掺杂入一些诙谐幽默的成份。在打法上,主要是靠两个手腕的运动,手腕握住已经涂了色彩的扁担,或上下翻飞,或左右撞击,在敲击声的映衬下,身着壮族服装的妇女舞步轻盈,矫健的身材婀娜多姿,展现出变化千万的精彩劳动场面。
4、娱乐性。壮族扁担舞以扁担互相敲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节拍紧凑,使人身心愉悦,队形变化复杂多样,赏心悦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原有的节奏形式上融入了许多新的节奏形式和新元素。为了使扁担舞更具观赏性,有表演者还加入鼓、锣、竹筒等一些打击乐器,使场面更为热烈,进一步增加了扁担舞的娱乐性。
二、马山县传承和发展壮族扁担舞中遇到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近年来,马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壮族扁担舞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三宝进校园”活动,使扁担舞这一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但是,在马山县,有些领导干部和群众对保护和发展壮族扁担舞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不足,有的人只看到对壮族扁担舞的经济投入,没有看到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有的人指出,发达地区都是发展现代的声光电文化,只有落后的地区才发展像壮族扁担舞这样的民族文化;有的人则怕壮族扁担舞发展后,不能保持其民族性和特色,对传承与发展壮族扁担舞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经济基础薄弱
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马山县壮族扁担舞传承与发展在投入上明显不足。经济投入不足,使一些壮族扁担舞演出队伍连服装都买不起,更不可能添加一些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影响了壮族扁担舞观赏性;没有经济基础,就不可能让壮族扁担舞走出马山,走进都市;很多演出队处于业余状态,平时只能自娱自乐,制约了壮族扁担舞的发展;没有经济基础,壮族扁担舞就不可能形成产业化,演出队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不能形成演出与经济利益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人才队伍匮乏
目前,马山县加方、古寨、里当等东部乡镇,还有一些扁担舞演出队存在,在马山县西部壮族聚居地,扁担舞已经很难觅到踪影,这主要是传承人的缺乏和后继人才的不足造成的。在马山县东部,壮族扁担舞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壮族扁担舞传承人另谋他业,后继无人;有些人则对壮族扁担舞进行庸俗化改造,以迎合市场需求;有些扁担舞传承人只会跳扁担舞,对经营管理知识一无所知,不会品牌建设、渠道经营和市场运作等,使扁担舞经济来源匮乏,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四)外来文化冲击
壮族扁担舞属于非遗文化,其弱势文化特征突出,受外来文化冲击非常明显。在外来文化没有浸透进马山县之前,山山寨寨还能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和传统的民族风情,壮族扁担舞还有生存的沃土。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外来文化逐渐浸浊扁担舞的演出市场。八十、九十年代的歌舞厅文化,现在的广场舞文化等等,以简单明快风格占据了群众的业余生活,群众生活选择性多了,扁担舞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三、传承和发展壮族扁担舞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弱势文化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政府扶持壮族扁担舞,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是扶持弱势文化的主要手段。在这方面,马山县政府已经出台了“三宝进校园”工作方案等政策,但是力度还不够,还应该出台针对传承人、针对演出市场等方面的政策,使壮族扁担舞的政策环境更优化。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壮族扁担舞经济创收能力还非常弱,还不足以自我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扶持。目前马山县政府方面也有资金扶持民间文化演出队,但是这种扶持没有形成常态化,只是在需要演出队演出时才给予补助。建议形成常态化,每年通过财政预算的方面,固定给予各壮族扁担舞演出队补助。
(二)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
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传承和发展的模式,这使得壮族扁担舞传承与发展不能形成规模。壮族扁担舞传承与发展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模式:一是校园传承模式。即培训好师资,全面落实“三宝进校园”工作方案,以校园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传承壮族扁担舞这一民族文化。二是村屯传承模式。这是壮族扁担舞比较传统的传承与发展的模式,要以村屯为单位,组建民间文艺演出队,把扁担舞作为表演内容,这样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三是基地传承模式。马山县在加方乡建设有壮族扁担舞传承基地,但是目前传承基地数量偏少,开展传承教学活动不足。要多建几个壮族扁担舞传承基地,特别是在西部乡镇,这样才能使扁担舞形成全县发展的气势。四是家族传承模式。这种传承模式是以家族為传承基本单元,以口传亲授的形式进行,在马山县的加方乡、里当乡普遍存在,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要传承和发展壮族扁担舞,就要重视县级文工团的建设,把壮族扁担舞作为演出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扁担舞品牌,扩大影响力,使壮族扁担舞充满生命力。
(三)促进产业化经营
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目前还是以政府扶持为主,这种输血式扶持只能是维持扁担舞的现状,扁担舞要真正发展,自身就必须要具备造血功能,就必须能带来经济效益。产业化是壮族扁担舞经济来源的主要形式。要进行产业化经营,就要要不断创新内容,以契合市场需求;要善于发现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增强演出队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要推进市场化运作,引入优质资本进行战略性投资,促进扁担舞产业化发展;要使壮族扁担舞与旅游业共融发展,产生经济效益。
(四)培育壮族扁担舞演出市场
发展靠市场,市场靠培育。一是充分利用节日之际开发扁担舞市场。充分利用民族节假日的时机推广扁担舞,要加大节日的演出力度,扩大扁担舞的影响力。二是利用大型庆典活动之际开发扁担舞市场。要充分利用一些大型的群众性公益事业娱乐活动、重大节庆群众集会或重大庆典,如充分利用马山县文化旅游美食节、南宁民歌节等机会,增加扁担舞的演出机会,使演出队有经济收入。三是充分利用祭祀仪式之际开发扁担舞市场。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十五等告敬苍天之际组织扁担舞演出,因为壮族扁担舞具有祭祀的功能,这样也能有效增加扁担舞演出的机会。四是利用红事喜事的机会扩大扁担舞演出的市场。在马山,新婚庆典、建房封项大吉等红事和喜事等人生的大喜事,都需要营造一种喜庆的场,这时很多人也会请扁担舞演出队表演,这样也能增加扁担舞演出队的收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