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诚信建设是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诚信建设中,公民负有重要的责任。
关键词:诚信;公民道德;公民诚信责任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也迎来新的危机,“信任危机”无疑是诸多危机中影响最广,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危机之一。诚信缺失的现象在各行各业各群体中频频发生。在诚信危机中,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中的成员,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一、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公民道德可以分为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和家庭道德等三个领域。在这三个领域中,诚信都是其重要的内容。
第一,诚信与公民职业道德。我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尽责”为原则。它要求每一个从事社会职业的公民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讲究质量,注重信誉,遵守纪律,秉公守法,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办事公正。可以说,我国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每一条都蕴含着“诚信”的内容。它要求人们真正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与同事之间互相信任,诚意合作,在公平的环境中以真诚的心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
第二,诚信与公民社会公德。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公共生活准则的社会公德,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文明的进步而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在我國,社会公德要求公民做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务,保护环境卫生,互相尊重等等,要作到这些道德要求,每一条都离不开一个“诚”字。诚实无欺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坦诚真率的关系。因此,健康有序的公民社会需要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每一个公民以诚信为原则处理好生活中人际关系、利益关系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必然要求。
第三,诚信与公民家庭道德。家庭道德也就是家庭这一社会细胞内部参与成员之前应遵守的规范和原则。诚信,在家庭道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诚信,是从恋爱到夫妻情感交流的“试金石”;诚信,是教化子女的重要方法,是子女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诚信是避免解决家庭矛盾和冲突的法宝。因此,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离不开“诚信”,家庭道德的建构离不开诚信的支持。
二、公民诚信责任的缺失表现
反观当今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种种表象,不难发现,社会诚信危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公民责任的缺失。很多诚信问题并不仅仅只是我们的制度建设本身的问题,还有公民责任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一些人在利益的天平上不仅倾向了个体利益的满足,而且放纵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诚实守信之公民责任抛于脑后。说假话、卖假货、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虚假广告、假医假药、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欺诈幼骗等等,不一而足。不讲信用在每一个成员之间恶性循环,致使社会信誉遭到破坏,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败坏了社会风气。
另一方面,一些人面对发生在眼前的种种欺诈造假、散谎失信行为,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要无损于自己的利益,就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他人不诚信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损失和危害听之任之,不想作为、不敢作为的后果其实是在放纵失信者,此种个体表现一旦演化成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就形成了一种助长失信行为的不良社会风气。
三、公民在诚信社会建设中的主要责任
只有当全体社会成员在其社会生活中普遍认同并遵守诚信准则的要求时,诚信社会才得以确立。每个公民都要在诚信社会建设中负起自己的责任。
1.以自身诚信为本分,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社会诚信就是公民个人诚信的集合,只有做好个人诚信,才能聚少成多,进而达到建设诚信社会的目标。作为社会一成员,要从自身做起,在信贷、租赁、就业、与人相处、教育子女等等生活各方面始终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养成诚信的习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遵守行业道德准则,实事求是,忠诚老实,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对虚假浮夸、弄虚作假。用实际行为塑成个人“诚实”“守信”、的良好信誉。只要人人齐心协力,重诚信、讲道德、守规则,必能加快诚信社会的建设。
2.以监督他人为己任,促进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在诚信社会建设中,每个公民在确保自己诚实守信的同时,还负有依法监督他人行为是否诚实守信的责任。面对一切不诚信行为,公民不能只一味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大家都不敢积极作为,不仅会助长不诚信行为的气焰,而且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将会成为受害者。反之,一旦全体公民都能负起监督的责任,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诚实守信的社会正气,使失信行为无生存之地。所以,需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到失信治理中,要敢于对失信者失信行为说“不”。 坚决不与失信者交往、交易,并勇于揭露不诚信的人和事,使失信者无利可图甚至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只要人人充分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维护自身形象、尊严、繁荣昌盛的基石,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诚信社会就离我们不远了。
参考文献:
[1]陈正武.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初中生辅导,2005,(22).
[2]梁红卫.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