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微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35
姚任均

  摘 要:在微时代下,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和各种APP等传播媒介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已经步入了新的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各种新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在微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发展、新方式和新思路,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微时代;校园文化;高校;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各种新生事物的发展,在外来文化、外来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下,高校校园文化也面临着冲击和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在微博、微信等盛行的微时代背景下,怎么样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积极扩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因此,探索微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更多路径显得十分必要。

  一、微时代和校园文化的概念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和APP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在“微时代”,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联系朋友,关注各种新闻、直播,观看各式各样的微视频,同时也会浏览微信上的各种公帐号推送信息,一方面扩宽了自己的交际范围,另一方面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不少学者将校园文化界定为:“高校师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实践中所传承、创造、积累并共享的,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总和。”

  二、微时代下校园文化的特点

  在微时代下,校园文化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传播的流动性更快

  在微时代下,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让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新闻和热点迅速进行传播,对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影响是及时迅速的。

  (二)传播的范围更广

  当今高校,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收音机等。各种社会热点、新闻及文化教育等理念,随着传播速度的加快,所带来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由于各种微博、微信等使用率较高,所以微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

  (三)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人数众多,在任何时候都会在各种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且用户也可以利用各种平台进行交流沟通,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而使得在微时代下,校园文化的传播互动性更强。

  (四)传播内容的迷你性

  进入“微时代”,各类移动便携的终端大行其道,它们的体积大大缩小,屏幕等信息展示框的面积也相应变小。移动终端使得人类的传播更加流动,也将信息的传播时间分割得更加琐碎,人们会选择无聊与零散的时间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或接收。时间的琐碎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有大量时间来接受大篇幅的电影、电视剧、漫画或是小说。不仅如此,移动的信息终端也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们进行传播活动的心态,大家更青睐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内容,没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长沉重的内容。

  (五)传播信息量大

  随着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输数量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微时代下,信息更新速度较快,信息量小,同时对于接收者而言,接收信息和消化信息的时间有限,因此具有相关高黏度、冲击力大和可以短时间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内容会显得特别重要。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在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个人品行和思想导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甚至会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高校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判断、行动指向、生活方式和政治方向等,高校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文化教育熏陶、学生活动内容等方式,塑造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大学生接受并认可正确的价值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所以说,一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对学校以及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二)校园文化具有规范功能

  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条例等根植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它是被校园文化主体所认可的,无论管理人员、教师还是学生的行为举止均会与之相符合,同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也会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谴责。因此,校园文化对这些校园文化主体人员有着规范行为的功能。

  (三)校园文化具有激励功能

  众所周知,每所高校都有优秀毕业生校友,校园内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学校会宣传他们的经历、成功等,塑造其他人可以学习的楷模。同时,学校还有自己特色的校训,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每个人的欲望都是客觀存在的,有的欲望需要一定的动机进行刺激,因此高校进行的各种文化建设也起着激励作用。

  (四)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功能

  学校最本质的功能还是教书育人,一所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学校,一定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使人处处感受到学府气息,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人员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扩大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开启智慧之窗。在校园文化的引导下,校园文化主体参与人员的兴趣、爱好、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会受到熏陶和发展,对他们接受知识、培养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四、微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学会分享资源

  目前很多高校都打造了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但学校之间进行文化建设的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学校是闭门造车。因此,在微时代下各学校之间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合作,利用各种微传播途径,建立一个校园文化可以共享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互相取长补短,打造针对自身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充分利用微时代下的传播媒介

  在微时代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和各种APP发展迅速,大家平常学习生活中使用率也特别高,但很多高校对这些传播媒介的使用并不多,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内容更新慢、无新颖,无法吸引师生的兴趣,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依然占据主导,一些落后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依然成为主要的形式手段。因此学校应该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宣传基础上,加大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建设,将学校的各种理念、学习生活、讲座、通知、新闻报道等一系列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宣传和传达,打造信息传递高效性的同时,也利用传播媒介使用的普及性,更好的起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广。

  (三)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引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微时代下,各种信息会利用微时代下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各种西方思潮涌入社会,各种信息里面包含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有真实的也有编造的,造成人们很难进行判断,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则会严重侵蚀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中的学生,甚至连教师都会受影响,造成校园风气恶化等。因此,要利用好微时代下传播媒介这把双刃剑,加强网络监管和舆论监督,提高师生判别、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使校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受外界的各种负面信息所影响,一方面建议学校可加强开展相关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发布各种具有时代特征和教育意义的信息,通过时政热点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正能量话题,积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四)服务地方发展,建立校园文化特色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是高校发展的目标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收入模式和文化理念,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因此就必须广泛吸收地方文化资源。

  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补充,学校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利用微时代下的传播媒介,寻求企业合作办学,将地方企业文化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社会社区服务理念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地方文化建设的调研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等,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宣传,结合地方文化和企业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独特校园文化特色。

  (五)利用微时代下的传播媒介,打造创新创业的平台

  不同的时代催生不同的产物,也催生不同的社会理念,传统的创业模式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难生根发展。随意电子商务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很多高校也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同学们积极热情地投入其中,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阅历和知识储备等,能把创新创业真正做起来的并不多。因此,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进行学习、宣传,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创业项目。微博定位于品牌传播,微信定位在服务客户,通过POP、DM单等资源实现用户的转换,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

  同时,很多学校的创新创业导师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并无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大多数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建议各高校可以联合打造创业联盟,以成功者为榜样,利用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甚至邀请那些成功者进行相关经验的传授和演讲,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达到资源整合的目地,建立高效、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五、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不能仅仅只注重教学质量,同时也应该加强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微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要突出办学特色、打造高素质的师生团队,就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将是今后学校竞争的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钱尔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118-119.

  [2]柴若冰.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徑探讨[J].采写编新媒体,2016(1):220.

  [3]杨婧,陆奕焕.微时代条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2):8-10.

  [4]易麟.微时代下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新媒体,2015(2).

  [5]张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1(25):103-106.

  [6]邹娟娟.“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课外天地.2016(24):83.

  [7]邓锋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高校管理.2016(06):94-95.

  [8]李瑞娟.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研究[J].现代交际.2016,7(436):181-182.

  [9]张涛.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相关问题[J].创业文化与理论.2016(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