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三亞学院在校生和思想导师作为研究主体,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研究客体,探索和分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学生心理的特点,以及如何构建一支敬业、专业和职业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心灵思想导师工作队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导师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概念和研究定位
(一)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是偏向应用的人才,于学术性人才对应。用专业术语来讲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含量将会大大增加,对各类学有专长的技术人才的需气量将随之大大增长,人才市场的看涨,将为应用型带来光明前景。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健康和成长教育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仍体现在对成绩与成果的重视上,却往往淡化了对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关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种“教育异化”使得社会、学校、家庭都给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压抑、孤独、冷漠、残忍等人格变异和人性的扭曲现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生命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从生命意义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加强成长教育,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进而探索一条新途径,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最终从生命成长意义的角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三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着力点与优化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学生心理工作的着力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健康人格塑造,体现了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和开发。具有积极向上健康乐观人格的人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工作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展各类访谈及团队辅导活动,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学生处理好在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培养肯吃苦和能抗挫的优良心理品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优化
1.思想导师培训和评价制度的完善
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健康成长,思想导师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由于思想导师在高校中对学生思想的纠正和政治方面的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思想导师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再对辅导员进行时事政策、社会、教育和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指导和培训,例如开展一些和思想导师工作本身相关的活动以供科学研究。而作为学校也应该出台一些有利于辅导员发展和进步的政策,鼓励他们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造自己,当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思想导师自己去完善,这其中就包括思想导师的业务能力、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对一些事物的责任意识。而这些所谓的能力毫无疑问的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得到的,所以思想导师们应该学会用个别和系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短板,尽量做到遇事不慌,从容不迫,达到自己完美解决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的这样一个高度。
2.专业教师教学培训和评价制度的完善
首先要加强课程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以及相关选修课,心理健康的提高离不开应用型人才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通过知识传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其次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结合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心理健康日等重要时段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强化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亮.《心理健康与成长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探究 》——阅读时光2016年4月.
[2]杨红清,许国彬.《试论归因理论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4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