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大类招生中存在的專业选择盲目,专业分流导致专业分化加剧,弱势专业和人数较少的专业受到冲击,分流后学生管理工作跟不上等问题,结合北方工业大学的实践,作者进行了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探索。主要是入学前的专业倾向性调查、入学后在第一学期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做好专业教育工作、分流前进行摸底调查、根据专业分流摸底调查结果,从班级、班导师、家长三个角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大类招生;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按大类招生始自2001 年北京大学实施的“元培计划”,该计划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视为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中本科生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具体实施方案是“全校推行学科大类招生( 即院系级招生) ,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和按学科大类组织的大学基础教育,开设平台课和通识选修课。在学生对学校有关专业和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有了基本了解之后,结合学校的资源于二年级甚至三年级进行专业选择”[1]。
按学科大类招生,从形式上看是招生方式的变化,而实质上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低年级的通识教育,为学生构建一个宽厚的基础知识框架,进行基础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培养;高年级的专业培养,为学生构建一个特色鲜明、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平台,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实现了由学生接受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接受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的转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顺应了学科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对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专业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2]。
二、大类招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比传统的招生培养模式,大类招生培养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大的选择余地,也更容易到跟自己适合的专业学习。但在学生入校经过一定的专业教育后,在专业分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优势的发挥,如果处理不当还会衍生出一系列学生管理方面的不良影响。
在专业分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在专业选择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指导。这会导致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同学的专业选择依据有的是凭自己的直觉;有的是随大流,看别人选哪个自己就跟着选哪个。对专业的兴趣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考虑,导致部分同学专业确定后与自己的兴趣不匹配,产生厌学弃学的情况。
(二)专业分流导致专业分化加剧,弱势专业和人数较少的专业受到冲击。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从通识教育开始直到大类分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具体专业的前景了解不够清晰以及部分学生“随大流”的心理很容易在专业分流的过程中形成各个专业冷热不均的现象。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专业往往吸引更多的同学报名,反之亦然。不利于各专业的平衡发展,与大类招生培养的初衷也是不契合的。
(三)专业分流后学生管理工作跟不上,转专业同学还是滞留在原班级的圈子里,导致部分转专业同学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班集体,长期游离于新班级之外,对新班级缺乏认同感,对新同学感到陌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育,有的学生甚至会养成孤僻的性格,人际交流方面存在障碍等。
三、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大类招生方面的一些尝试
2015年北方工业大学第一次采取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贯彻大类招生培养的精神,让同学对专业有更加清楚理性的认识,选择专业更加准确,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2015级大类招生分流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个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入学前进行专业倾向性调查,调查结果作为班级和宿舍分配的参考。高考录取结束后,学院安排专人对即将入学的新生进行电话调研,主要是提前了解学生对专业认识、学校的建议,同时每个专业指定专人为学生介绍学校专业的相关情况。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不仅向学生宣传了各个专业的基本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等,而且也对学生专业意向进行了摸底。最后,学院按照学生的专业意向和相关要求进行班级的分配和宿舍的分配。
(二)在前期的专业倾向性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或不清楚他们的专业是关于什么的、有什么前景,有的同学是通过调剂转专业过来的,更不知道所学专业的情况。入学后在第一学期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做好专业教育工作。专业导论主要讲授具体专业相关知识,如专业设置、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相关主干学科以及学科发展方向等内容。在课程安排上,穿插集体讨论 ,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情况,谈认识、谈感想、 谈收获。专业导论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基本概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为大学生度过一个目标明确、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大类分流前进行摸底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人数分别为112人、90人、31人。在摸底调查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减少了33人,通信工程专业增加了21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增加了8人,转往其他学院4人。每个专业的变动比例都很高,接近25%,这意味着很多班级要打乱重新编排。各专业冷热不均现象比较明显,通信专业比较热,电信专业比较冷。由于各专业的师资力量是确定的,如果学生发生较大的变动,十分不利于各专业的平衡发展。
(四)根据专业分流摸底调查结果,从班级、班导师、家长三个角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之前的摸底调查中对专业选择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中,排名最靠前的外部因素有家长、班级同学、班导师。所以各专业的班导师又专门与专业变动意向的同学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同学们的真正想法,并进行分类处置。第一类是确实对专业情况有充分了解,也想调换专业的同学,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第二类是对专业情况不太了解,随大流的同学。辅导员、班导师会跟同学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介绍各专业的区别,帮助同学找到真正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专业选择。第三类是对专业选择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的同学。针对这一类同学,辅导员会和学生家长沟通,一起对同学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使他们充分认识专业分流的重要意义,端正态度,最终做出适合自身的选择。
四、学院专业分流最终结果及几点启示
(一)专业大类分流结果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第一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结果良好,三个专业学生第一志愿满足率100%。虽然各专业人数都有所变动,但各个专业所分流的学生数均在专业承受范围之内,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14人,通信89人,微电子科学与技术24人,本别增加2人,减少1人、7人,转到其他学院3人,其他学院转入6人。整个学院总共有不到15%的同学专业发生变动。与调查摸底相比比例下降了10个百分点。有的班级无一个人发生专业变动。不仅让同学们充分享受了自主选择专业的自由,又避免了发生较大规模的人员变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大类分流工作的启示
一是从高考录取结束后的专业倾向性调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设置,再到正式专业分流前的摸底调查及对问题的分类妥善处理,这种对专业大类分流的全流程全过程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专业大类分流不简单等于给同学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也不等于放任不管。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专业分流工作的不理想,最坏的结果是同学们没有选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同时也给学院的学科建设带来额外的压力负担。这种从入学前到专业分流的全过程管理体现了学院在大类招生工作中的精心设计和提前安排,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是针对每位同学的客观实际,具体到每个学生开展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了解影响同学们专业选择的内外因素,辅导员、班导师、家长一起开展工作,利用好这次专业选择的机会,帮助同学真正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实践活动,提示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克安.“元培计划”与通识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6(1):6.
[2]祃海霞,周增慧.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