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新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新的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是我国美术教育基础课程的深刻性、普及性及预期性的深刻体现。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和物力财力的缺乏,很多学校都忽视了美术教育,课程开设每周一节甚至存在很多农村的学校都没有开设美术相关的课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改过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的意识到美术课程的设置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学习和主修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独具的人文魅力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去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隐藏在生活中的美丽事物,并用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可以给与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真正的做到放飞自我、超越自我。本文以浅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题,通过对美术教育的概念阐述、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希望对以后的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帮助,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教学要求;组织形式
一、相关概念阐述
美术教育是具体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艺术。还包括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对经典美术作品及其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进行思考和解读。“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
二、美术教育相关教学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的相关的教学方法,充分根据现代教学要求来适时更新我们的观念制定出新的教学方法。具体要求和做法如下: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人体的生理层面来说,产生兴趣的人体机能是我们的大脑皮层,通过刺激和选择性与其取得并产生联系。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时就会使得好奇心增强,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关注度,学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反而一旦失去兴趣,学习就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我们的老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的实践组织学生进入大自然、博物馆以及参加各种有益的展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为美术创造积累素材。第二, 继承前人的智慧,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在中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数以万计的美术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可以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我们要做到充分挖掘和爱护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瑰宝。我国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有着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的的优秀传统。不仅让学生在继承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也在传统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自己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德和觀念。教师在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回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良好心理。老师善于应用夸张的造型设计、鲜明的视觉色彩、天马行空的想象,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相对应的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借助前人的经验会给我们莫大的灵感。
三、美术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方面,重视美术创造思维,美术评价促进全面发展;想象力就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是人人都有的,它是长期观察积累和长期思考积累后偶然才有的一种现象。适当的评价具有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在课中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掌握情况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指导。还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克服障碍,学会逆向思维; 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应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执教、灵活执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维民.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艺术教育的缺失[N].美术报,2011-01-17.
[2]李克东,谢幼如编著:《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
[3]郝德元,周谦编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年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