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学生中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并且培育相关的能力,使其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可以在社会中具备更强的立足资本。本文立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情况,从重视教育的开展,推动观念的转变,培养意识和能力,提供创业平台四个方面来推动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就业难背景下的一项教育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他们在就业中获得更好的机遇和机会。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要切实站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寻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从就业难的角度出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始,让学生自我解决就业问题并为他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新创业教育的現实意义不是单纯的解决就业问题,而是一个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举措,也是实现高校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内容[1]。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创新创业的教育中,通过创新的教育可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各个内容上进行开拓和不断改变,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可以有更强的创造能力。从广义的角度出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更大的成分在于学生意识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个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强,创业能力佳,那么无论是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还是成为被招聘者,他都能较快地脱颖而出,获得满意的岗位。因为创新意识在各行各业都有着较大的生存空间,而创业能力往往和各个方面的能力有着交叉点。对学生来说,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基础帮助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大学生本身就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因此这部分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对推动国家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效果。
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情况
(一)忽略了对相关政策的学习和解读
就业政策是大学生在就业中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是发起者是国家,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低的风险性,但是高校的大学生中,不少人对就业政策没有很好地重视,有的人即使重视了,也缺乏良好的解读能力,使得在政策的把握上不能很好的为就业提供帮助。
(二)自我定位过高,就业心态不平衡
有的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缺乏了对自我的评估能力,使得自己的就业的期望值过大,整体定位过高,好高骛远,造成实际就业与自我能力上的偏差,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和自己的发展,使得国家教育资源和其它资源的浪费[2]。在就业的过程中,不同的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学生难免会碰壁,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生自我心态调节能力较差,出现了心态不平衡的情况,影响了就业的效果。
(三)就业观念滞后
受到传统观念和父母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过于追求有“编制”的工作岗位,呈现出较为滞后的就业观念。这种滞后的就业观念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不断徘徊,不断犹豫,错失了许多不错的机会。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
(一)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多个渠道来进行,其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每个高校都会有的,但是具体的开展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就业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融进人才的培养方案中,缺少了系统化的背景,使得就业教育工作得不到重视,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从而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起不到良好的作用。高校应该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进行结合,通过培养方案来进行呈现和实现,加大就业教育的比重,切实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找工作,而是要把“就业”一词的范围放大,让学生成为成功就业的人,并且为他们创造就业的机会。高校要从过去一味提升学生就业技能的局面走出来,将被动就业化成主动就业,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将这个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让他们在创业中不断成长,并未他人也创造就业的岗位,成为提升他们就业能力的一个诱导因素。
(二)结合案例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有的学生过于追求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编制型的工作,忽略了自身在就业上的适合性,造成了实际就业与自我能力上的偏差。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应该放在创新创业的角度进行探讨,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始入手,进行相关的联合教育。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各高校也要进行创新,不要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磨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能力提升教育是一门从理论起源但是最终需要回归实践的一门实用性课程,并且它放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这样一个前提下。因此,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显得更加突出。在学生的就业教育上,高校应该注重案例教育的开展,通过具体的就业案例、创业案例促进大学生在案例中进行思考,从而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受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拉动内需的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渐渐成了社会的主要发展潮流。从近年来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数据和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并不强,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低,并且创业的成功率也较低,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够突出,因此高校要从学生的意识培育和能力提升上入手。在新媒体火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加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促进学生在他人的案例影响下,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此外,高校还应该在教学和第二课堂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设,使其具备在社会的浪潮中走出自己创新创业道路的能力[3]。
(四)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就业能力的提升,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有利条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来说,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亲身的感受中自己体会、不断打磨,从而进行调整和提高。因此,加强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的内容中,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社会上的一些企业进行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不断地体验和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方面是有有着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内容。学生即使创业失败,也能从中积累经验,促进自身就业能力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二次创业或者就业打下能力方面的基础。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积累往往比很多东西都重要,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知识,也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有用知识。
参考文献:
[1]左春华.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谢祥清,刘志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28-30.
[3]王倩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4):9-1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