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德商”培养与践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针对当前大学生令人堪忧的德商状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切实有效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德商,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成才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明等,均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德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国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道家言“道”,核心就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之“德”;儒家“孝、悌、仁、义、礼、智、信”的做人道理,其根本在于如何积“德”;佛家修习大善大忍的“慈悲”情怀,自然也在重善积德。因而构建了具有东方人文意味的大“德商”:上合天道之“善”、中通人情之“诚”、下载万物之“厚”的纯正心性与崇高生命境界下的道德尺度 [1] 。传统道德规范与现代社会文明,要求社会及社会公民都应该遵循一个道德尺度,都应该具有塑造品质和规范行为的能力,这就是德商的培养。正如美国伦理学家布鲁斯·温斯坦认为“德商”应该由 “不造成伤害、让事情变得更好、尊重他人、公平、友爱” 五个基本原则组成,“这五个原则,就好比一瓶黏合剂,让我们在各种关系里,黏合成一个民族,一群有共同信仰的人。[2]”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高科技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和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道德素养与国家、社会所期待的理想人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德商”,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商内涵之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道德规范层面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的价值准则,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想人格一脉相承。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责任与情怀。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都反映着忠于国家、报效国家的一种担当和豪迈,成为我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非常朴实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流露。敬业是一种精神与情操。忠于职守,是内化于个人的职业伦理,也是外在于个人的一种职业道德。它展示出职业与劳动的尊严,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生职场成功与发展的精神力量之源。诚信是一种品质与坚守。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尊崇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的古训。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于心中,“信”于心外。诚信,既来自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还来自社会规范。友善是一种心态与气度。友善具有三个向度:与己友善,与人友善,与自然友善。与己友善,则可消除焦虑、缓解压力;与人友善,社会则可和谐与共;与自然友善,人与自然环境则可和睦相处。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科尔斯教授、米歇尔·博芭博士提出了“德商(MQ)”的概念,科尔斯教授认为:“德商——品格和德要更胜于情感和智力。”[3]米歇尔·博芭博士认为:德商“主要包括七大基本美德——同情、良心、自控、尊重、善良、宽容、公正”。 [4]台湾心理学界则认为:“德商(MQ)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诚实、合作、负责、勇敢、平和、忠心、禮貌、独立、幽默等各种美德。”[5] 大陆学者蒋星五、曾琳琳认为:德商就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的三种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之和。[6]”
中西方学者对“德商”内涵的探讨与界定,说明人类社会要求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有基本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每位中国公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规范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几千年中国传统道德就是以“诚信、友善、宽容”为心灵准则,以“修身、进德、大成”为价值取向的衡量生命真实境界的道德尺度。大学生正处于从校园人格向社会人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人格的完善,就应当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的道德规范,努力培养人生发展成功的德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德商现状之差距
当前大学生的德商状况,其主流有积极的一面。大多数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个人修养,希望自己能够具备各方面的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的爱国热情逐步上升,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腐败与社会不良现象疾恶如仇。他们期盼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因而能够勤奋学习,并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他们有纯朴与善良的心灵,关注与同情社会弱势群体。
但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学校德育教育滞后、家庭教育盲从等消极因素以及社会变革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影响,有不少大学生的德商状况令人堪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地方一般高校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得尤为深切。
一是信念淡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种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负压力直面社会竞争的斗志。因而对生活产生困惑和迷茫,对社会冷漠缺乏责任感。有的人精神心灵空虚,有的人消极颓废,有的人沉迷网络,有的人在谈情说爱中消磨时光。他们成为“低头一族”,寝室、教室、公共场所,吃饭、走路、集会,“目中无人”唯有掌上玩物——网络下的电脑与手机,甚至通宵达旦。
二是诚信缺失。为人以诚,待人以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是否诚信不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更是对人道德人格的一种考验。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半遮半掩半公开化进行,有的甚至请“枪手”代考;有些人可以编造各类证书,在应聘自荐书里夸大其词地介绍自己,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又可以多次违约;助学贷款可以拖欠多年,甚至躲避不还。一些人既不为人以诚,同时又对社会和他人敏感、猜忌、怀疑、辱骂、仇恨,因而很多人得不到真诚的友谊;又得恩不报,毫无同情宽容之心,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至于因学习不能勤奋,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不诚信的行为就更是比比皆是了。
三是心理脆弱。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碰到困难就退缩不前,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受到刺激就无法控制。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无法摆脱的心里障碍,有的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不少大学生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差,因而在自我学习生活上得过且过,做事拖拉;在与他人相处上同情心、包容心十分欠缺。
四是个性自我。大学生是高文化群体,他们追求自我价值、自我奋斗,但往往忽视了自我完善。他们以“自我中心”的倾向普遍严重,生活、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意志为转移,替自己打算多,为他人着想少,缺乏合作精神和包容心。有的人根本没有自己的职业前景规划,更不考虑父母的养育之辛劳和对自己所寄予希望,单纯地想着赚钱,随意地休学、退学,甚至出走。
五是行为失范。大学生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一般都有着正确的道德认识,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践行道德规范,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乖离。缺乏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工作上吃不了苦,学习上不肯钻;眼高手低,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看问题片面偏激;爱慕虚荣,贪图生活享受;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平时疏远老师,求助时跑关系;恋爱不文明,公共场所搂抱亲吻,旁若无人;上课睡觉、吃东西、手机上网,课桌文化;乱插队现象;寝室违章用电,毁坏公物;践踏草坪、损毁绿化等等行为,无一而足。
其种种德商低下,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缺失的表现,实在令人汗颜与遗憾。要改变他们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则格格不入的德商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在是任重道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德商培养之意义
大学教育“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大学四年是学生最宝贵的黄金四年,是奠定其成长、成才与发展的关键时刻。他们要完成两大转变,一是要完成由基础知识向专业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的转变;二是要完成由校园人向职场人的身份人格转变。在其由校园人格向社会人格转变的过程中,德商的培养无疑会在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公民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提高德商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发展
著名作家毕淑敏老师说:“德商是打开发展与幸福大门的金钥匙。”大学四年,是学生追求人生发展、成功与幸福的起点,也会奠定其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云:智商决定学习能力,情商决定适应环境,德商决定做人。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因此,大学生德商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也可以作为评学生是否成功、成才的先决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帮助大学生提高德商,一方面使大学生形成和谐人格,他就会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守得住诚实守信的做人尊严;他就会做人正直,做事果敢,对人宽容;他就会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勇敢担当。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高德商可以帮助他迈开人生成功的第一步,从而获取持续的成功。小成功靠机遇,中等成功靠能力,大成功靠品德。社会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个人品格,有了较高的德商,就会成为社会的首选人才。人的一生,物质是否富足,事业是否成功,婚姻是否美满,朋友是否忠义,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有赢得人心的高尚道德品格。有了高德商的大學生毕业后在追求自己事业的过程中,他就会懂得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就会懂得以诚信为他人服务、替他人着想,以较强的竞争力求生存、求发展;更会懂得正确对待追求事业成功中的挫折,正确判断“对”与“错”,从而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二)提高德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大学生是最有朝气,最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是国家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好何,关系到未来中国的面貌。建设美好和谐社会,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季羡林先生在其随笔杂谈《季羡林谈人生》[7]中反复强调:人生于世,主要要解决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的自身修养,也就是人的行为与感情的关系。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人就能顺利发展,快乐生活,社会就能阔步前进;处理不好,就会磕磕碰碰,停滞不前。所以,培养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德商,造就其个体和谐健全的人格,促使其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提高德商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
现代社会大变革,科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夺走了人们充满诗意的生活。大学生已经成为“低头一族”,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他们大多数人心爱的玩物(当然,社会上很多人也都如此)。现代人对互联网信息科技的痴迷,已经让它过度地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原有的人际关系被电子连接取代,我们的社会结构很可能面临支离破碎的危机。”[8]大学生的与人交往,已不懂如何以“礼”相待和言语的得体;他们阅读的大多是网络上的“八卦”,不懂得文化经典与文学艺术对人生的启迪与熏陶。有的人甚至认为当今社会: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该读的书没人读。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德商培养,以传统的思想文化和古代先贤的人格典范,培育他们体贴、尊重、宽容、感恩、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让等各种美德,这本身就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发扬与传承,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注脚。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德商培养之途径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工作职责,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下,培育学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德商”,是当下思政工作与时俱进的现实任务。我们应当摒弃脱离现实、大而化之、让人可望不可及甚至望而生畏的道德要求,从学生学习生活小节入手,从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规范入手,师生共同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德商。
(一)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创设德商教育的大前提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与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是学生德商培养的主力军。尤其是辅导员,他们是学生思政工作的专业队伍,因此他们的思想道德、人格品质及知识水平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一是学校可以通过科学测试辅导员的德商,通过学生公正有效的评价,健全监督机制,使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可以通过辅导员专业理论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辅导员论坛、道德文明礼仪讲座等专题活动提高辅导员的个人素质;三是辅导员自身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严谨个人行为及生活健康规律。一言一行,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四是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手段,传播中国传统道德的警世良言,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从道德之教,远天遣之难,结幸福之果。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创新大學生德商培养的载体
大学生德商培养的途径,仍然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校园是青年学生求知、创新、实践的重要场所,校园里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校园内的公序良俗等,无一不在学生道德养成中起着作用。校园的空间布局、建筑特色、花草虫鱼等优美环境,都会涵养学生的性情,提升其心灵境界。加上一些温馨的警示标牌或饱含诗意与哲理的名句,还有名贵树木、花卉名称习性介绍,会使学生得到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的自然薰陶。学生社团是学生德商培养的常见的有效载体,学生在各类社团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其健全的人格心理逐步形成,他们也懂得如何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们还不断尝试着在大学生不同年级段,突出不同侧重点的德商培养内容。大一年级侧重于文明行为规范的培育,养成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认识到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大二年级侧重人文素养的培育,学生学习学院自编的学习资料及其他推荐的传统文化书目,通过知识抢答赛、辩论赛、演讲赛、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督促其增强为人处世、安身产命的底蕴。大三年级侧重职场道德素养的培育,同样编写学习手册,让学生懂得一些社会职场的道德礼仪修养。针对工科学院学生,更多地面向企业,让学生感悟一些与同事、上司、下属、客户、相关利益者以及家人、朋友相处的“德商”。大四年级学生走进企业生产实习,实习归来都会感觉到他们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大学生德商培养中,我们还可以依据布鲁斯·温斯坦“不造成伤害、让事情变得更好、尊重他人、公平、友爱”[9]的“德商”五个原则,从生活小节入手、从日常行为习惯的细节入手,开展更具操作可感的德育实践活动。
(三)解放思想,创造大学生德商培育的实践条件
实践是思想认识的源泉和归宿,实践体验对大学生德商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刻。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德商,就必须让他们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寓教于情景之中,寓教于实践活动之中。校园内固然有多种道德感受与实践的载体,如学术研究、宿舍卫生劳动、励志影视观看、中外经典诵读、困难同学帮扶等等,但这毕竟是校园里学生习以为常的实践形式。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生成长经历不同,他们进校后,呈现出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生活、行为状态,加上各地高校不同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于是我们谈虎色变,上级主管部门也指示我们像中学生一样管理着今天大学生们。不敢组织校外的实践活动,不能批准集体外出旅游,甚至规模较大的集会活动都要报上级审批。这实际上对学生人格塑造、德商培养是不利的。温室里培养不出好花朵,大风大浪才能锻炼出刚强的意志。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加强引导教育,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感悟成长的快乐。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豪情壮志和崇高意志;让学生走进社区服务、走进企业行业调研、走进乡村体验,才能感觉生活的大世界多么需要良知、正义、关怀、奋斗;让学生拥抱自然,仰望星空,饱受天地山川的薰染,才能感触到肢体的舒展、心灵的净化;让学生去关注社会的变革与万像的离奇,与天灾、人祸赛跑,与病魔、死神赛跑,与有毒食品、雾霾天空赛跑,才会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幸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唯有立足于培养学生德商的高度,才会决定学生智商与情商的高度;才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公民。大学生应不断修养“德商”,才成就得了一个大写的人,充满信心,充满活力,奔向新的人生之路,追寻得到一个完美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唐明阳,朱敏雄.《大德商:最强不过道德的正能量》[M].江西人民出版权社.2014(7).
[2] [8] [9]布鲁斯·温斯坦(Bruce Weinstein).德商: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11.
[3]耿步健.论加强大学生德商的培养[J] .学术论坛,2005(9):173.
[4]米歇尔·博芭.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MQ)[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10.
[5] [6]李晓红.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商培养[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4.
[7]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