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把握“精”“略”,处理略读课文的“难舍难分”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291
许聪

  自从新课程别出心裁地安排略读课文后,虽然编者用心良苦,却对我们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带来不少的困惑: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完成,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那么美的文章为什么要略读呢?略读课文可以处理成精读吗?这些困惑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于是就出现了精、略不分等现象。

  我们在教学时,对于精读课文把握都比较准确到位,能通过调动各种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而对于略读课文,则由于理解的差异,把握的尺度不尽一致,没有规范的要求。有的放不开,还是把它当作精读课文那样来教,有的则是一味听任自读,当作课外阅读文章一样,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精”“略”不分。其实,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它在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目标以及阅读方法等,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我个人认为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关键,就是正确认识略读教学中的“略”与“精”,并能正确处理。

  一、略读教学中的“略”处理

  (一)教学环节上求“略”

  课堂结构求简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趋势,而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对于“结构简约”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教学环节上精简,才能保证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减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采用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避开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成了略读教学走向简约的法宝。

  (二)教学内容上求“略”

  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理解略读课文的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要求学生能“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避免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式上求“略”

  略读课应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以此展开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我认为可以采用“助学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阅读提示”展开自学,教师要力求扶、放并举,既不放任自由,也不矫枉过正,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学法指导上求“略”

  略读课文更应构建开放性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足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重在学生的自主感悟,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基础,要求不能过高,以免学生消化不良、导致效果不佳。课堂中把学生引入到文本后,教师应该适时退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使学生走到前台,用已经在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参照“阅读提示”充分地阅读、思考、交流,培养他们自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以及点到为止的引导。不妨可以试试“自助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與合作学习:一是自主阅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品读,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思想感情的体会,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允许有程度的差别,有多少收获就算多少,只要是出自真性情的,就值得肯定。

  二、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一)重点感悟内容当“精”

  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略与精相辅。因此在与学生的感悟和交流中寻找“精”的落脚点,力求做到“教”略而“学”不略。其实,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在略读教学中,应当给足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研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们的任务只是在关键处引导、点拨,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中用心触摸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二)研读导悟语言当“精”

  我们知道当在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学生进入充满情感的朗读状态时,就会自主领悟内容,品味情感、,师生涵咏其中,在朗读想象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心要得其义,口必得其语。” 由此可见,在学生研读的过程中,不可小看老师的“导悟”作用,有时老师艺术性的寥寥几语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三)重要问题设计当“精”

  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大胆取舍,抓住统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我们的课堂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并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并经历语文知识的“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略读课文的课堂目的亦是如此,略的是教师教的形式,不能略的是学生学的实质。说到底一句话:“略读”课文,更需我们“精心”设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