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对孩子成人、成才有利。养成教育是从孩子的修养,完善人格进行培养教育。许多事实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将来会使他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行为、品德习惯却贻害无穷。
多年的学科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宽容习惯是教会做人的第一步。因此,我十分重视培养良好的理解、宽容习惯,十分重视培养良好的理解、宽容习惯,十几年来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措施落实,效果明显。下面谈几点:
一、从教学中的小事抓起,养成良好的理解、宽容习惯
良好的理解、宽容习惯必须从小事培养。我从我教的学生的小事开始抓,特别是注意学生在课间、课后,课余时间的点滴小事。由于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溺爱,孩子人性。为此,我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联系网,让他们写日记,在第二天利用早间20分进行交流,纠正,做到有理论,有实践,有示范,有演习,有操作,让他们做史学会宽容,待人学会理解。慢慢地,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习惯成自然。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作为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不记前嫌,尽快忘记他人的得罪、挑剔,忘却遭遇的苦闷、挫折,忘却心头的误解、怨恨……把不快的事情尽早抛之脑后,大踏步走入这种人生佳境。”
二、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
初中教育是人类基础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早期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人的成长与进步影响巨大。初中阶段是模仿力很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契机首先从自身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我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积极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方面思考问题。在思想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灵,我倍加呵护,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宽容,意味着平等,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关爱。值得一提的是,宽容同样意味着严格要求,宽容不是溺爱,宽容同样意味着惩罚,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2002年,我中途带初一(2)班的班主任。到了五月份时,朱寒同学经常请假,说生病了。其实,真正的是精神上病了。他在校外交际很广泛,一些关系没有处理好,不想上学了。一天,我发现他没来上学,就打电话询问。原来他父亲把他送到学校,前脚刚走,他后脚就离开了学校,跑到立山亲属家去玩了。后来,是经过和他要好的同学打听才知道的。当时只知道他在立山,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他玩了四五天才回家。他每到学校一次,我就和他谈心一两个小时,争取从思想上对他有所触动。到了六月份时,他的思想才有所转化。到了七月份时,他又想出去玩。我要求他一直坚持读到中考完。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之间逐步建立了理解、友谊和信任,他同意了。在中考中,他的分数恰压重点线,上了鞍山市第八中学。在此期间,我给他的家长打电话超过百次,他全不知晓。正是宽容他的错误,才会理解他,才会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才会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作准备。"我想,对学生的错误,我应该宽容。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深受影响,宽以待人,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三、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我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消除顾虑情绪。我们班的学生与我关系特好,下课时有事没事总爱来找我聊天。当然他们也敢“顶撞”我,有时,几个“吃了豹子胆”的学生还会给我捎来纸条向我提意见。他们在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一位社會学家曾经说过:“真诚待人,宽宏大量,是健康人格的必备素质,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沟通彼此心灵的重要条件。”在对学生进行宽容理解教育时我感受到:作为成年人,我们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孩子的理解与宽容,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改正种种不良习惯,为孩子作出表率,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形象。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让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自然地建立起一种“人格优势”。
实践证明,没有克服不了的坏习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任何不良行为习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 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