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031
李伟喜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这就说明预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有许多学生都愿意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地学习,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认为这样才可以少走弯路。可是遇到老师没教授的题目,就只能愣着发呆了。预习、提问、讲解、教授,本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可是由于前两者的长期缺位,就为当今的教师提出了怎样引导学生预习的难题。“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养成预习习惯,就要从小学时培养,这对于学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是我们教学的一大任务。

  关键词:预习;习惯;好处;方法

  一、为什么要预习

  “预习”对于大家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经常有教师会对学生们说:“晚上回去必须要预习一下……”。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都愿意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地学习,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聽什么,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认为这样才可以少走弯路。可是遇到老师没教授的题目,就只能愣着发呆了,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习、提问、讲解、教授,本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可是由于前两者的长期缺位,就为当今的教师提出了怎样引导学生预习的难题。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我们对将要发生的学习行为,提前作一个行为的准备,对将要学习的知识预先有认知形成大概的印象,以便我们在真正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当然,预习分为好多的不同的形式,程度与效果。以上归纳的预习概念只是从学生的角度,狭义来叙述。对于广义的预习来说,预习就不是单单为了学习。日常的生活中,工作中,我们都需要预习。对明天开展新工作,完成新任务的预习,准妈妈们为了能顺利产下胎儿而作的产前训练等等。

  二、预习的作用

  (一)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预习可以让学生对下一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让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的漏洞和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而且,在听课时会轻松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课为带着问题听课,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听课效果。在预习中已经看懂了的知识再经过老师讲解,印象会更深,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在老师的帮助下会轻而易举的解决。使听课更有针对性了,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听课质量的提高又会让学生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腾出时间再进行下一次课的预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提高笔记水平

  课前做好预习,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不会盲目地记下上课内容。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

  (三)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

  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4)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三、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预习什么、怎么预习、注意事项、预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如果不知道这些,那么学生也无从下手,不会有意的去预习。总之要规范预习过程,老师一定要做好引领、指导作用,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必须要走好、走准、走稳,万事开头难吗!

  其次,教师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同学生一道走下去,是学生精神的加油站。老师一方面引导,一方面严格要求,不能让懒惰思想占领学生大脑,老师要监督好,这是一项大工程,即使已经形成,也要坚持督促,并要有相对应的检查措施。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方式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课内提问检查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以推动下一次预习。要有一定的物质刺激或精神奖励。

  最后,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人”看待,他们并不是学习的机器,有错误是正常的,学不会也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差异,老师心态要正。这一点领导更应该知道,要减轻老师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把老师解放出来,改变现有的评价制度。“素质教育喊多年,叫的是哄哄烈烈,应试教育用多年,搞的是扎扎实实。

  参考文献:

  [1]李文娟、郭香萍.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高效细节.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2]赖红文.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