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抗压能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298
罗蓝燕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普遍较差,面对各种措施和压力时心里承受能力脆弱。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调整大学生学习就业以及工作生活的心态,对其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抗压能力

  在心理健康领域中,抗压能力以及心理抗压能力是心理健康领域出现率非常高的敏感词汇,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其与坚韧人格、心理弹性都有直接的联系,具体到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如何提高大学生抗压能力,就要从学生的压力根源着手。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与影响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心理问题的间接引发

  当前,社会群体存在的普遍心理现象对大学生个体的心理与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形成一种从众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群体社会的心理具有成员凝聚的特性,对个体的心理变化及反应决策能力都有直接的影响[1]。具体来看,社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生活的不满、对前途的担忧等等,引起心理扭曲、心态不良,而个体则会被这种氛围所影响,形成普遍的心理压力,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无奈与困惑,产生较大的压力。

  (二)直接利益相关因素而引发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成本发生较大变化,给其带来压力,而近些年来高校的扩招、规模的扩大,也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形成了更复杂的竞争环境。大学生生活的集体环境,也容易导致学生以集体标准为主,失去个性生活,多种考试就业形成的双重压力,很多学生负面情绪不断。放眼就业市场与社会环境并不乐观,普通大学生想找到适合的待遇高的单位并不容易,再加上这些年的就业率不高等现实情况,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

  (三)情感压力与人际关系引发

  在近些年的一份大学生生活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对待爱情的看法有89%的大学生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爱情观比较积极且正面,但也还有11%的大学生已遭受情感压力,且对各种异性相处方式不适应,对感情不确定而忧郁。当然,这只能体现一部分的交际,但当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压力呈现不容乐观的特点:首先很多90后都属于独生子女,本身缺乏陪伴,较为自我,其次,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常常不顾及他人感受,再者,各种交往中价值观的不同使其生存于集体中压力剧增,最后是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差,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更大。

  二、提高大学生抗压能力的措施研究

  (一)强化自我认知教育,正面准确评价自我

  很多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包括性格、兴趣以及能力等,因此,在投入集体或社会以前,大学生必须对自身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科学分析,更好地了解自我需求与能力,为社交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尽管当前学生面临了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身处于激烈化的竞争环境中,但与过去的任何时代相比都有着非常明顯的优越性,而普遍的短板也能在较多的相处与交流中更容易发现。具体到面临的就业问题上,大学生更容易认识到自我长处与短处,争取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意识到自我独立个体的存在意义和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只有强化对自我的认知教育,正面准确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的大圈子中[2]。

  (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转变学习就业观念

  当前社会突出的就业问题犹如挡在大学生毕业之前的一道门槛,强加以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加困难重重,因此,大学生必须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看待并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挑战。学校方面,更是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积极通过高效的课程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科学的职业规划目标。同时,邀请社会各大企业的相关人士入校参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和答疑工作,或者聘请各个企业家定期到校开设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讲座,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规划。

  (三)加强自我接纳与自我欣赏,全面提高抗压能力

  大学生在面临挫折时屡战屡败,大多由于对自我的信心不足而导致。还有些独生子女则是心气过高,对社会形势及自我认识不足。过度的自信与自卑都是错误的抗压心态,学生在面临挑战时,必须保持平常心态,而遭遇失败后更是要保持清醒与冷静,才能在各种问题上越挫越勇。学校方面也可设置相应的心理解压中心,设立如情感服务或心理辅导中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帮助学生解决大小事务问题,缓解压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会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压力,学校应积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增设情感服务或心理辅导中心等,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另外,学生也要寻求自我调节方式,加强自我认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抗压能力,才能乐观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廖琳.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大学生抗压心理素质研究[J].高教与成才研究,2015,4(452):34-36.

  [2]朱运清,曹巧均.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因子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07):19-2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