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校园政治文化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317
余明星

  摘 要: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政治局势复杂,引发一些社会矛盾。通过研究得到,大学生政治认知较强,态度端正,政治信念坚定,政治参与踊跃、积极,政治文化氛围良好。但也存在着对政治问题的认识模糊浅表、情感困惑、参与功利、心理两面、集体主义观念缺失等问题。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个层面分析原因。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素养来认识、对待和参与政治文化生活,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政治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文化;现状;影响因素

  现代政治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文化基础和必要条件。大学校园是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地方,大学生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代青年,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营造良好大学生政治文化氛围,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的政治文化状况

  (一)大学生政治认知较强,态度端正,政治信念坚定,政治参与踊跃、积极,政治文化氛围良好

  1.政治认知意识较强,政治态度端正

  调查得出,大学生关注国内重大政治事件,心系国家前途命运,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认知意识。超过85%的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甚至能从国家角度分析审视政治环境,越来越多地联系到自身发展之中。大学生能够做到把自我与国家相统一,关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拥护改革开放,关注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拉大等一些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受调查大学生都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高度拥护态度,对政治局势保持乐观。这表明尽管对在我们党内还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等深恶痛绝,但大学生们相信党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对党的领导是真心拥护的。

  2.政治信念坚定,政治参与踊跃、积极

  如今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得到了强化,大多数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论基础地位表示认同。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拥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当前高校师生要求入党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反映了共产主义的感召力在不断升高。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参与呈现积极、理性的特点,标志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形式越来越表现为个体参与,因为他们对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更加积极迫切了。

  (二)部分大学生政治素养存在不足

  纵观当前大学校园政治文化,主流是十分积极向上的,但也应该看到还存在问题和偏差。

  1.社会主义政治认识模糊,政治情感困惑

  据调查,约20%大学生对无法清醒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虽只是少数群体,但模糊性仍会影响大学生对政治现象的判断,为其政治社会化进程造成障碍。

  2.政治心理表现出不稳定性和两重性

  大学生一方面关注政治事件,另一方面没有成熟的心理和正确的知识来解读事件背后的认识,从而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变得冷漠麻木。形成了政治热情和政治冷漠的奇异现象。一方面大学生们关心时事,是网上论坛和各种签名活动的主力军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又对正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活动敬而远之。

  3.政治参与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倾向

  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扩招、就业难等现实问题,不断严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政治参与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功利倾向,政治实用主义思想较普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呈现矛盾性,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徘徊,政治参与表现为激情和冷漠并存,政治动机表现为信念性与功利性并存。

  4.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丰足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或集体活动比较漠视。加上就业竞争、学业竞争等客观存在的现实压力,部分大学生不再向以前那样追捧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冲击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流地位。

  二、大学生校园政治文化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造成政治认知偏差

  1. 社会现实的不良影响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到来,国家宏观调控的滞后制约了政府及时做出决断和反应,一定程度上,社会道德出现了滑坡。大学生看来,我们党完全有能力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阅历浅、处世不深的大学生容易被社会上异常问题所左右思想,进而产生一些消极的政治態度,其中包括不信任党、社会或其他人,反感甚至抵触积极的政治教育,对正确的事物反而持逆反态度。

  2.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家庭是每个大学生走进校园之前与离开校园之后,受影响最大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重要示范作用。现今,我国还未形成成熟的公民社会,部分成年人的政治观念就不太成熟。

  3.大众传播媒介的误读

  大众传播媒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逐渐深入政治生活领域。我国并未形成对大众传播媒介科学有效管理的完善制度。网络媒介中一些不健康、消极反动的传播内容正日渐侵蚀大学生们头脑,大学生群体不轻易浏览查阅的内容,很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利用。

  4.西方政治思潮的介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及发展中国家保持睦邻友好关系,西方文化和价值涌入中国社会。但一些分裂敌对势力往往打着提倡人权、民主的旗号,以维护民族、宗教的合法权益为借口,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的政治主张,大肆宣扬西方大学校园文化,向大学生政治信念发起挑战。

  (二)学校政治文化发展动力不足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校园政治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建设形式大于内容,暂未形成可靠的政治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保障。这些因素常常使得大学生群体在将政治要求内化成自身要求,将自身需要转化为行动需要方面出现问题。例如,校园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政治学习和参与的场所,但在管理模式上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制度圈定范围,校园民主不充分,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政治文化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凸显政治素养不足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政治文化的主体,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个体心理特征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校园政治文化的健康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未成熟到成熟过程的转变的阶段,计划生育政策下所产生的当代大学生存在身体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不匹配的严重问题。

  2.内化能力较差

  由于大学生没有正式踏入社会,还只是准社会人,参与政治社会的途径和实践机会较少和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导致大学生的政治整合能力不高,并进一步制约着其内化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政治文化养成的顺利进行。

  3.个体价值观取向明显

  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人际关系上的基本取向。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对集体主义这一主导价取向造成了冲击,集体主义原则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完全接受,在包括部分大学生在内的少数社会成员头脑中,其价值观取向正在迅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且表现出了相当严重的务实倾向,个体本位的人生价值观正在发展壮大。这种情况是导致其校园政治文化产生问题的重要内在因素。

  参考文献:

  [1]赵银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6(05).

  [2]海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2).

  [3]黄彦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的培育路径探析[J].青春岁月. 2016(19).

  [4]李志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16(2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