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对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服务缺乏实效性、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笔者针对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问题;长效机制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要求。高校共青团肩负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也是目前志愿活动的主要参与组织者,在志愿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高校大学生已经是独立的个体,其志愿服务意识、观念的培养和建立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和谐的促进有着极大的作用和价值。
一、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开展志愿服务主要由学校、院系和班级三个层面开展,首先,学院层面基本上都有志愿者协会或社团,而院系和班级大多都是安排学生干部或指定部分同学参加,没有专门的志愿者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的同学并非都是志愿者;再者,在开展志愿服务后也没有进行登记或材料证明就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志愿者的积极性就会收到影响。
(二)志愿服务缺乏实效性
当前各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主要是到敬老院和社区打扫卫生,义务献血等,没有结合当前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来开展,不能調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志愿服务的对象选择上缺乏调查研究,只注重志愿服务的形式,没有真正的了解志愿服务对象的迫切需求,很难取得实效。
(三)志愿服务缺乏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许多高校在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方面都没有激励机制,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本身是自愿的,但学校应在精神层面给予鼓励和认同,但一些高校在评先评优政策方面倾斜度不够,甚至没有体现。其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要的活动经费不能得到保障,导致参与的人员少,活动类型单一。
二、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
(一)加强对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管理
1.志愿者注册
2014年12月31日共青团中央印发了 《关于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的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力争 2015年、2016年、2017年逐步实现全国 40%、70%、90%以上的团员通过各种途径成为注册志愿者。做好志愿者注册工作不仅仅是在数量上的统计,也是普通团员和志愿者团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先进性的体现,更是一种光荣身份的象征。
2.志愿者服务的统计
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要做好登记和证明工作,不论是统一组织还是个人进行都要及时、准确的进行统计,不让老实人吃亏,每学期或学年对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公示,进行表彰,让志愿者感受到组织的认可,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树立典型,发挥其榜样的力量。
(二)志愿服务要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志愿服务要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必须创新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和内容。首先,志愿服务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共青团组织的,更多的是使团员青年在平时,如:寒暑假、周末自发的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其次,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特长进行志愿服务。比如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可到中小学支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到社区进行义务电脑维修,文秘专业的可到乡镇、居委会处理文字工作等,同时结合重大节日或纪念日进行特定的志愿服务,如:交通协管、普法工作等。最后,要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单位的需求,做到精准服务。
(三)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志愿者数量少和积极性减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激励机制不到位。虽然说志愿服务是自愿的、不求回报的,但是激励机制是指挥棒,是引导广大团员思想和行动的指南针。目前团员青年都积极向中国共产党靠拢,如果激励机制能和推优入党、评先评优相结合,肯定事半功倍;其次,加强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把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素质拓展学分或社会实践学分来计算,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
(四)加大志愿服务的经费投入
高校共青团要把志愿服务做的有特色、有影响力、形成品牌就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对树立学校的良好办学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积极的作用。建议高校划拨专项经费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其次也可与相关基金会或公益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来保障志愿服务资金的充裕。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心系社会、勇于奉献的品质,在整个社会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校共青团要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管理,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想方设法加大对志愿服务的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和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韦丽娃,谷昭阳,闫萍.高校志愿者服务发展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4):165-166
[2]吴鼎.高校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内涵及价值[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6-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