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方法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378
廖代卿 惠安堂 沙影

  摘 要:本文从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面临的挑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党委实施的大学生预备党性锻炼“六个一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途径,以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党员;党性锻炼;培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和进一步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强化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方法的探析,确保高校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大学生预备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等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发挥好大学生预备党员的作用。

  一、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是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前沿阵地,大学生党员作为我国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否发挥先进性,关系到我党未来的前进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的方法扎实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和教育机制。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党性锻炼应与时俱进的特性是不断增强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修养的客观要求和内在驱动。在当前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科学教育机制,找到科学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方法,对于提高其党性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已经引起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当前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发展工作中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存在着“重入党前的培养,轻入党后的教育”的现象,忽略了预备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预备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努力,入党之后松懈一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党建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入黨动机多型化

  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是检验党员是否“在思想上入党”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不端正的入党动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把入党看成个人及家庭的一项“荣誉”(2)有利于就业和个人的前途”(3)从众心理。可见,端正入党动机,已经成为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的紧迫任务。

  (三)教育培养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形式主要表现在各级党组织安排的理论学习及集体活动,其他活动一般由大学生预备党员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具体的考核标准无法统一或者细化。另外,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教育缺乏平台和长效机制。

  (四)基本制度不健全,工作落实不到位

  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的扎实开展有赖于健全的组织制度。部分上级党组织与学生党支部脱节,无法有效指导和监督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也没有反映情况的畅通渠道。

  (五)重视程度待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还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把重点放在大学生技能比赛、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容易出显性成绩的方面,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的内容、方法、形式缺乏研究。大学生预备党员接触的理论较多,与社会接触较少,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党性锻炼效果不明显。

  (六)作用发挥不充分

  党章明确提到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每个党员的严格要求。大学生预备党员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表现在:个别大学生预备党员政治信仰淡化,理想信念淡薄;学习不刻苦,上进心减弱,知识危机淡化,成绩下降;党的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够。

  正是上述几点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在当前做“四讲四有”合格共产党员要求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探索其党性锻炼的科学机制,必将极大的提高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育人作用。

  三、如何加强预备党员的党性锻炼

  (一)按照党章要求,构建新时期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的保障机制

  1.构建党建目标管理机制,科学评价预备党员教育实效

  预备党员目标管理机制是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创新形式,是以学生党员为中心的量化管理,是实现学生党员自主管理的有效手段,它能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学习目标,能够促使学生党员全员参与、民主、自我控制,也有利于党组织对党员的考核。

  2.构建自我教育机制

  提升大学生预备学生党员自主学习意识党性培养的过程,就是共产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就是共产党员自觉用党的要求、党的先进性来塑造自己的过程。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党性养成,离不开其自身的个人修养,强调的是其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身的主体性。健全自我教育机制,建设学习型集体最根本的就是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使全体预备党员成为学习型个人,要使得每个预备党员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通常是民主政治重要的体现和保证。与党员自我监督比较,外部监督尤其是党内党员的相互监督和群众监督,往往更有效。反过来,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也会促使党员自我监督的加强。同时,这样的监督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预备党员们“自觉”、“自省”、“自查”,最后做到“慎独”。

  4.构建跟踪考察机制和预备期考察相关制度

  要严格对预备党员的跟踪考察,建立预备党员跟踪考察机制。对已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的,在预备期内,要求入党培养人或介绍人继续关心、指导、帮助,继续对其进行考察。每三个月或半年对自己作一次自我评价,找出差距,明确方向。入党培养人或介绍人、党支部及党总支每三个月或半年对预备党员在政治思想、学习成绩及在工作、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作出综合鉴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将其归入其本人的入党材料,作为预备期满讨论转正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这种跟踪考察制度能使党组织掌握预备党员在每一时间段的综合表现情况,能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必要时亮亮黄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能起到较好的警醒教育功能。

  5.建立有效联系人制度

  院系党委(总支)应完善联系支部制度。安排两名委员作为学生党支部的联系人,对学生预备党定期引导帮助,联系人定期向辅导员、任课老师及周边群众了解情况,同时要求预备党员上交思想汇报。

  6.坚持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队伍的有效激励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大学生预备党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有助于唤起学生预备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树立典型,形成点带动面的良好格局。

  7.构建预备党员转正答辩机制,严把预备党员再教育质量关

  实行预备期转正答辩制度的目的是对预备党员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党性修养,从而使其成为合格党员

  8.创新培养方式,重视社会实践在党性锻炼中的作用

  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大学生预备党员成长成才。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成才需要进行支部活动创新,定期开展有关党建教育的演讲比赛、历史话剧赛、小品、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预备党员拓宽自己对党认识的知识面。此外,可以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活动,如观看励志影片,开设网上论坛等,运用多种手段,与时俱进地加强党性教育。

  (二)实施“六个一工程”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实施项目化管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党委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党性修养,促进大学生预备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自覺按照党性原则,改造自己,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在全院大学生预备党员中开展了签署一份承诺、研读一部经典、开展一项社会调查、帮助一名身边的同学、参加一次志愿服务、组织一次评议等“六个一”的党性锻炼教育实践活动,简称“六个一工程”。

  1.“六个一工程”的主要内容

  签署一份承诺。以突出党性锻炼为着眼点,每一位预备党员签署一份承诺书,就预备期内自身在思想、学习、社会实践中的目标和要求撰写公开承诺书,接受党支部和广大同学的监督;研读一部经典。紧紧围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这一战略任务,由学院协助各支部确定书目统一采购。采取个人学习和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精读至少一部经典著作,形成一份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开展一项社会调查。以增进对社情民意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围绕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心的问题,组织预备党员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调研活动,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参加一次志愿服务。组织预备党员在教工社区、学生社区、图书馆、试验基地等校内外有关机构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一名身边的同学。每位预备党员与一位有困难的低年级同学结成一帮一对子,进行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帮扶,实现共同进步;组织一次评议。以党性锻炼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为目标,建立预备党员群众评议机制,检验每一位预备党员公开承诺和党性锻炼的成果。

  2.实施“六个一工程”效果评价

  通过进行“六个一”活动,使大学生预备党员端正了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定期汇报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思想变化过程,使自己的党性得到锻炼和升华。创新了党性锻炼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大学生党员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校园和教师为中心,注重推理说教,缺乏实践体验的封闭式党性锻炼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强调“知行合一”的建构型的党性锻炼模式。满足了其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也同时渗透到生活中,在班级中积极起带头模范作用,学习成绩和思想境界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地位也显著提高,受到尊重,民主评议反应愈来愈好。

  总之,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和优势,围绕加强学生预备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三大作风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发挥先进性,提升影响力,创新教育载体,不断提高其政治修养、锻炼能力、展现学生预备党员素质、施加学生党员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储备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华.加强高校党员党性修养的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P8-10.

  [2]曹问.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刍议[J].探索,2005(1):P45-47.

  [3]丁勇,陈诗,杨绍辉,程小放.高校学生党员党性及其影响力的研究[J].理论研究,2011(5):P34-37.

  [4]乔夏阳,鲁宽民.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2):P92-9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