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内地地区自1979年开始向奥斯卡选送最佳外语片候选电影,累计达到了30部,只可惜每次都是折戟而归。虽然上一次获得提名还要追溯到2002年张艺谋导演执导的《英雄》,但屡次的失利并没有击垮内地电影人的信心。在“冲奥”的漫漫征途中,内地电影人或许需要停下来冷静地思考一番。
关键词:奥斯卡;影视文化;发展困境
一、获得奥斯卡奖对于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扩大我国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虽然奥斯卡奖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电影奖项,但不能否认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我国电影人能够取得此奖项可以说是意义重大,有利于我国影视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就过往而言,的确许多影片在获奖之前并未受到太多的关注,而在获奖之后,不但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甚至还可能引起新一轮的热映。
(二)对我国影视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的肯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影视文化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许多耀眼的成就,不仅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屡获嘉奖,而且许多影视作品还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这都充分展现出当前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虽然我国电影人曾经多次获得过奥斯卡的奖项,但内地地区始终未能摘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桂冠,真可谓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倘若这一遗憾在某天能够被弥补,那算是在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历史书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为往后再次冲击奖项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从近年内地地区递交的参赛作品都难获提名来看,奥斯卡评委似乎对武侠的世界产生了审美疲劳,试图复制《卧虎藏龙》的成功已经显得不大现实,我国电影人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找到通向成功的新道路。一旦先行者能够发现触摸到“小金人”的好方法,对于后来者而言便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再次问鼎的可能性也增大不少。
二、失利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对于评奖标准的把握失准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自设立之初,就选择了和奥斯卡其他奖项相背离的评奖策略,它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影片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上,这使得它与其他奖项相比总是显得格外另类。70年代之前的最佳外语片奖偏爱艺术片,获奖影片几乎都是大师的作品,并且这些影片往往也都拿过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奖项。从70年代开始,最佳外语片奖明显转变了评奖策略,不再倾心于大师之作,而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到包含现实意义的小格局影片上。而从新世纪开始,最佳外语片奖的选择关注点转移到社会普遍问题和人类基本情感上来,包含这两类元素的影片一般更容易受到青睐。而近年来我国内地地区所送选的影片往往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恢弘史詩片,这几乎是选择了与评奖标准相反的方向,并没有意识到故事格局上的不相符。
(二)参赛影片送选制度的问题
谈及内地地区送选参赛影片的评审制度,也是一直是被人所诟病,评选过程的不透明,评选成员的不公开,评选结果的不解释说明,让外界总是猜测其中有着诸多的黑幕。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都有明确的评选机构和身份公开的评审成员,对于每次评选的结果通常也会给出一定的解释和说明,这都保证了评选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反观大陆地区,评选结果常常引起较大的争议,“走后门”、“买送”的传言不绝于耳。
三、当前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商业性对艺术性的全面压制
我国影视文化业在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也需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从近年来内地递交的参赛影片的类型来看,大部分是在国内院线取得优异票房成绩的商业大片。再看国内影院上映的影片类型和题材,基本上都是迎合年轻人口味的主旋律商业片。如今,制片商只要求影片有观众买账,并未做到真正地对艺术负责。
(二)创造力匮乏,多样性成为空谈
我国影视业在效仿好莱坞运营模式的过程中,似乎也陷入了好莱坞所面临的相同困境,创造力的极具下滑,制作出来的作品缺乏新意,这样的困境致使重新翻拍老片和IP电影的不断续拍掀起了一股热潮。创造力的匮乏导致难以做出优质的原创作品,作品犹如生产线上的产品,总显得千篇一律,为了榨取观众的钱包只能通过制造场外噱头来博取关注。
(三)行业缺乏规则,乱象频现
尽管我国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健康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很多行业规则并不完善,这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天价片酬”、“买票房”、“删差评”、“公然抄袭”等不和谐的现象接连被曝出,这也为发展敲响了警钟。从业者缺乏规则的约束,必然会引起混乱,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方共同努力才行。
参考文献:
[1] 岳兰竹.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评奖策略及启示[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4).
[2] 杨剑龙,孔小彬.奥斯卡之梦——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艺术评论,2013(07):17-20页.
[3] 厉震林,陈玲.中国电影的奥斯卡情结[J].戏剧艺术,2007(03):85-9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