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毗卢寺壁画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知名的,下面就对毗卢寺壁画色彩的装饰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今后研究人员鉴赏毗卢寺壁画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毗卢寺;壁画;色彩;装饰性;构成
一、什么是色彩的装饰性构成
各个民族和地区的绘画的发展其实都是要经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的长的原始初级阶段的,各个地区原始初级阶段的人们的绘画观念都是较为接近的,基本上都是使用“勾线填彩”的造型方法从“临摹”物体的形象作为起始点的。简单的造型和单纯的色彩填充,是所有的处于原始初级阶段的绘画的共同特征处于原始起步阶段的绘画一般情况下都是依赖某一种功利层面的目的二发展起来的。壁画的功利层面的作用就在于对宗教故事进行宣传和解释,“一色多用”和“随类赋彩”,画面的物象被总结为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图案,用色彩的点、线、面组成平面形式的画面,用上文中所提及到的这种方法绘制出来的画面在和“五色论”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之后个“真实感”之间的距离就变得比较远;饿。其所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再仅仅是“自然形态”的物象,而是演变为已经被总结为加工装饰性的艺术形象。与之道理相同的是,用于物象之上的色彩也就能够不再受到真实性的约束了。从事壁画绘制相关工作的人员只需要依据自己的“色彩美感经验”来对画面进行组合的,上文中所提及到的这种经验其实就是匠师们在对亭台楼阁进行彩绘装饰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用师徒传承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绘画方面的装饰艺术在毗卢寺壁画中展现出来。
二、对传统的装饰色彩和结构法进行分析
装饰色彩结构是当做一种技法,当历史发展进程推进到北魏的时候就已经逐渐的脱离原始的自然形态了,并且在民间匠师做出的大量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们是能够在北魏时期创作的敦煌壁画当中体会到浓烈但是又何夕的色彩对比的,深沉但是却又明亮的色调以及丰富统一的色彩效果都是能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的。“重彩”作为具有独到的自觉性的色彩审美形式的绘画形式,在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在汉唐宋元时期兴起。清代著名画家董萦就曾经说过:“古人作画,五彩彰施,故晋唐诸公皆用重色,笔尚勾勒。”由此可见传统的民族绘画重视的就是各种类型的纯正的颜色放在一起使用,并且在边界出用墨线或者金银线勾勒以作区分,在画面之上是用色相对比构成庄重且强烈的色彩结构的。将线条作为造型的框架并且将各种纯正颜色的色彩分割开来,在各自圈定的区域当中,展现着色彩本质属性的色彩稳定性。各种类型的被放置在各个位置的纯粹的色彩共同构成了作品色彩绚丽的效果。
三、对毗卢寺壁画中装饰构成的色彩展现进行分析
在毗卢寺壁画当中,色彩的丰富程度其实是和颜色的种类之间没有密切的相互联系的,色彩的丰富程度主要是和同种颜色之间的深浅程度、冷暖变化以及色彩建的和谐对比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使用“中间色”和“调和色”使得色彩逐渐的演变为“过度”与“联系”,这在决定色彩丰富程度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相对来说比较的重要的。毗卢寺水陆壁画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宗教的环境和氛围。这里面的装饰图案在造型和赋色上所起到的作用都是较为重要的。其所蕴含的由生命的灵动、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以及较为细致的感情。
装饰纹样也是在毗卢寺壁画艺术当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的。壁画中受到装饰最多的其实就是神仙们创作的服饰。在其服饰上呈现出来的各种类型的配饰和挂饰,使得壁画所呈现的神仙的形象在庄重宁静之余不是飘逸灵动之感。
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由:边饰、服饰以及动植物等等。对各种类型的装饰图案加以巧妙的运用,使得其在画面当中呈现出来,由团花、莲华团以及连珠纹、水纹、山纹以及宝相纹等等,在这里面宝相纹所得到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将花卉形象作为主体的,其中镶嵌着形状各异、大小有别的花叶在花芯和花瓣的基座位置,将圆珠规则的排列出来,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好下岗光芒耀眼的宝珠,所以一般情况下被称为“宝相花”。再有一个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的就是莲花图案,“莲花的寓意实际上就是吉祥清净,在阿弥陀净土当中是将莲花作为居室的,莲一般情况下是充当佛陀和菩萨的床座的”。作为佛陀世界当中象征性意义较强的事物,莲花所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卷草纹,有的时候也是会被叫做金银花的,藤蔓科小型灌木,叶子一般情况下呈现出椭圆型,对生,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早的。李时珍曾经提到过:“忍冬在处有之,附树蔓延,根茎微黄色,对节生叶,叶似披沥而青”艺术层面上的“忍冬紋”和植物的忍冬之间的差别是相对来说比较的大的。之所以是被叫做忍冬纹,大概就是因为壁画上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图案的灵动自由和植物忍冬“附树蔓延”的茎,以及相对来说比较强大的生长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忍冬纹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形象就是连绵发展、行云流水,生生不息的生长滋生,在壁画所呈现出来的景象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穿插在其中的数量众多的花苞和花朵的,十分的精美。
参考文献:
[1]王洋.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开发与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