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680
陈思蓉

  摘 要:在丁玲的创作中,塑造出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丁玲小说;女性形象;探讨

  在1928年,丁玲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当时的文坛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后,她塑造出了大量孤独、叛逆的女性形象,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其女性形象的塑造存在差异,但是都有共性。

  一、现代知识女性认知个性的觉醒

  丁玲的作品大部分中没有优雅唯美的情调呈现,其创作的作品中刻画出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莎菲”女士更是在心灵上承受着时代苦楚伤痕的青年女性的代表人。“莎菲女士是‘五四之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爱情上的矛盾心理的象征!”这是矛盾给出的形容评价,中岛碧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他曾这样说过:在关于年轻男女的情感上,丁玲表达的内容比起当时不论男女中任何一位作家都要精辟和有劲。更加说明,丁玲在小说中大胆描写女主人公探求爱意义及向往恋爱自由,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也是第一位女作家提出这样的言论。他还表明,丁玲是近代史中第一个以明确提出人们的关系及女性的本质存在的意义问题的女作家。在说明这些问题时,她既没有从平时的政治妇女得到解放,又没有在社会中妇女得到应有的权力中体现,对于这些问题她自身也没有完全认识到,只是具有人向往自由的精神和感性的解放。对她的评说尽管各有不同,但这也足以说明丁玲是以最为新颖的角度来塑造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主人公内心的苦楚和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二、现代女性仿徨与苦闷的心理揭示

  《在黑暗中》是丁玲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由开明书店出版,其中包括《梦坷》、《莎菲女士的日记》、《在暑假中》、《阿毛姑娘》等四篇比较有名的作品。“黑暗”充分说明了莎菲对城市、对社会的痛恨之处。莎菲不断搬迁住处,她认识的男性不仅庸俗而且市侩,所有的感情都是虚情假意,存在的爱情是那么的虚伪,面对这样的环境,女性的存在就是一种痛苦并且没有自由的,这样环境的存在就会使自我意识反思减弱,让人们对自身进行自我审视,扩大了精神开发成长的空间。莎菲对生存环境和社会的恨,主要来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存在着孤独感。苏菲身上这种深藏的对社会的痛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自于这一代觉醒女性的根本处境也就是孤独。这孤独本身具有现实生存意义,这些莎菲都非常明白的。在情感的探险旅程中,莎菲进入了一个没有人能涉及的高峰,并且具有不畏怕的精神。在生命长跑中她多次面对死亡,并且以高昂的姿态走在死亡的边缘。这样的女性形象经常出现在丁玲的作品中,她们在不断的寻找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而且一心想要找到自由及生存的方式相对独立。

  三、知识女性在革命与恋爱中的困惑

  《韦护》是丁玲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其字数约八九万字。在当时非常的流行,其类型属于“革命十恋爱”型,这部小说充分说明作者在创作上的一次重大自我突破。对作家本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創作突破。它这一次是从丁玲开创的“莎菲女士时代”向革命时代的转折,这是对革命者的英雄形象的塑造的重大转变,走向创作的“左翼时代”新篇章。丁玲在创作道路上从《在黑暗中》到《韦护》,无论是在创作形式上还是其对身边的小事进行描写,都有质变化。如革命的罗曼谛克的新题材,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都一一体现了后者的女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态度。这些也说明与作者在后面的选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使作品的内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革命十恋爱”的主题主要呈现了那个年代的一条革命道路:恋爱自由和自身的权力与当时的现实社会观念永远成对立,同时受了现实环境的批斗。

  四、结束语

  我们可以看出,丁玲的文学作品、她的创作道路以及她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革命情操都在创作中呈现的淋漓尽致,作者本身的经历决定了创作风格,深深影响了其创作理念。从了解丁玲的生活经历去了解其文学道路,这也就不难把握其创作风格和特点了。丁玲是一位具有非常强烈女性意识的创作家,在生活上或是在创作上,我们可以看到血与泪,她经历的所以痛苦与困难不是一般的女性所能承受的。更加让人们惊叹的是在经历了这么的苦楚,她依然能以坚强的信念进行写作,始终在对自己在几十年社会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和反省,对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未放弃过,那就是追求完美的社会和自由的人生及女性特有的人身权力,这也足以说明了丁玲创作的伟大和个人生存意志的顽强之处。

  参考文献:

  [1]余芬霞.为人世间良知塑像——林孙珍早期小说的叙事学解读[J].龙岩学院学报. 2013(03).

  [2]张宪军.始终不渝地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论丁玲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3).

  [3]孙玉君.反叛之路皈依之旅——丁玲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显隐浮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4]陈智慧.丁玲关于女性悲剧及其解放之路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