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绿化树》的主题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679
钱彦宏

  摘 要:《绿化树》是张贤亮的代表作,发表于1984年,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本文主要针对《绿化树》中的主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绿化树》;主题;分析

  《绿化树》是张贤亮198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描写了文革时期“我”的遭遇,通过对人物各类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苦难。

  一、张贤亮《绿化树》的创作背景

  张贤亮的《绿化树》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用带有浪漫主义诗情的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文革时期知识分子被流放到西北地区的生活经历,通过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章永麟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锻造的过程,赞扬了像海喜喜和马缨花这样的底层劳动者的淳朴、无私和善良与忠贞,在对这段痛苦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同时作者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对极左思想所产生的政治运动进行了批判,并用积极的态度肯定了当时困苦情境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断反思以及绝不放弃对知识和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精神,让人们很欣喜地看到了他们经过洗礼和锻造后的精神风貌以及经过净化的心灵。这就是《绿化树》的主题所在。张贤亮通过这部作品想要让人们知道虽然那段历史是一段政治性的错误决定所产生的,但在磨难和困苦面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意志消沉,也没有迷失自己,而是在磨难面前仍然心向美好,并没有被历史异化,而是体味到人世间最纯粹的美德,让他们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让他们的心灵最终得以净化。

  二、《绿化树》的主题分析

  读张贤亮的作品《绿化树》,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主题是非常鲜明并且十分深刻的。他主要是通过对主人公思想性格的蜕变和感情生活的发展来展现这个主题的。

  章永麟这个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受到了家庭出身、文化熏陶和历史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具有很复杂的特性。他的性格中有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明显标志,有着良好的教育和执着的追求,自视清高并且不安于现状。同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趋利避害,自私而偏狭。他不甘平凡又自命不凡,不愿和那些底层的劳动人民为伍进行改造和劳作。为了生存,他也耍过小聪明以骗取哪怕是多一点点的稀饭,也曾卑劣地哄骗老农以换取更多的口粮来填饱肚腹。他在放弃知识分子清高和人性善意的时候又不得不面临深深的内省和反思。他渴望超越自己来改造,来赎罪。他既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内心的那种清高和优越感,也有面临这种史无前例的政治形势的自卑。这种复杂和矛盾的性格让章永麟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他最后在海喜喜和马缨花的感召之下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精神亮色和品德的高尚,他的精神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绿化树》的主题才会被揭示出来。

  如果说章永麟的性格和精神世界的变化时《绿化树》主题展示的一条线索的话,那么马缨花形象的塑造和章永麟情感世界的变化就是这篇小说主题深化的另一个线索。

  马缨花是中国广大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心地朴实而又善良、性格真诚而又温柔可爱。章永麟最初是为了填饱肚子和她接近的,当他怀着感恩的心和这个淳朴开朗的农村妇女相处得久了,她对自己的关怀、敬佩和喜爱一点一滴地感化着他那颗自卑的略带屈辱的残缺心灵,他开始有欲望来摆脱自己的这种接受施舍的生活境遇,让自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让自己真正有能力有信心来挺起腰杆做人。张贤亮对马缨花的形象塑造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对马缨花进行了外貌描写、语言和神态描写,对她的心理描写也细致入微。章永麟是需要感情宣泄的,也是需要有一个突破口让他真正发生触及灵魂的心理和精神蜕变的,而这种情感的出现和爱情生活的存在就恰到好处地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他和海喜喜对马缨花情感的争夺以及最后两个人的和解都最终促成了他对感情的勇敢追求和精神世界的变化。

  张贤亮在《绿化树》中对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的生活场景进行了再现,对农场的生活和劳动的场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在章永麟和马缨花以及海喜喜的形象塑造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把人物的情感变化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结语

  张贤亮在《绿化树》的创作中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历史进程的,在这部作品中他对劳动人民的本色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赞扬,对以章永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和改造的心酸与痛苦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通过对章永麟思想性格的蜕变和感情生活的发展来展现主题,肯定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艰难和困苦的环境当中不甘堕落、勇于追求和改变自我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廖建斌.“天使”的沦落与拯救 试谈三篇“反思文学”的女性形象[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0(04).

  [2]曾育嫔.在“灵”与“肉”的冲突中“复活”--比析托尔斯泰作品与张贤亮《绿化树》中的人物形象[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3]刘江凯,仲天宝.知识分子生存、欲望、信仰的追问--重读《绿化树》[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4]苏丽娅.在母性的呼唤下被压抑者的回归--《绿化树》中的人物心理结构和恋母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