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汉语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从教材论点知识层面来讲,对少数民族在汉语中教学中树立课程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本文对及时更新汉语课程教学发展理念展开了详细介绍,并且对教材选文和对少数民族树立课程意识的相关建议进行了观点阐述。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课程意识;从“汉语文”到“汉语”
一、及时更新汉语课程教学发展理念,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性发展
从当前的发展形式来看,目前在少数民族学校中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学校管理人员和部分汉语教师缺乏对汉语教学课程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汉语教学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等。虽然,少数民族在小学汉语课程设计和教学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但是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受到传统汉语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给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弊端。这就需要及时更新设置新汉语课程教学发展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以此不断提升汉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效率。
二、坚持“文质兼朴”的教材选文标准
“文质兼朴”是小学汉语教材中比较提倡的教材选文标准方式,但是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材进行选文标准时,忽略了吗“文质兼朴”选文理念。如何有效选用教材才能起到扩展学生汉语知识积累的效果,需要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会基本的听说读写,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可以在选文选材时坚持以“文质兼朴”为标准,这也是提升汉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三、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树立课程意识的相关建议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学理念从“汉语文”到“汉语”,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但是,个别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缺乏实践操作,这种实践管理模式并未应用于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当中,可见这种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并不是结果,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为了使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之路,加快从“汉语文”到“汉语”的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课程意识的树立,提几点相关建议。
(一)统一认识,更新汉语课程和教学的理念
目前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小学校,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和汉语教师,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汉语课程和教学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甚至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虽然,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和教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或许是受多年的汉语文教学的思维定势的作用,许多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
(二)统一汉语课程的称谓用语
目前,虽然在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相关文件中,开始以“汉语”这一称谓取代了沿用已久的“汉语文”,但是对课程改革和教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高考试卷中,我们却发现仍然保留着“汉语文”这一称谓。而且,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校中,“语文”“汉语文”“汉语”本来就因为教学对象的多样化,可能具有不同的指向和意义,但是这些词语的使用,却并没有被严格区分开来。在实际工作中,用语上的模糊往往容易导致人们认识上的混乱,所以我们希望尽快统一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称谓用语,使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尽快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
(三)大力推行和学习《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课程意识的树立,应该以执行《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为切入点。《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对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进行了全面科学地把握,是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依据和目标。那种脱离课程标准,用什么教材,就教什么教材,以“教教材”为目标的汉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和教学发展的需要了。
(四)选用合适的汉语教材
就青海地区来说,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青海等藏族地区编写的《汉语》教材,应该是依据《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编写,体现汉语课程最新理念,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状况,最具针对性,最适合这些地区汉语教学的汉语教材。实践证明,如果教材选用不当,不仅会增加师生的教学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后果是十分有害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法教学并在汉文化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旨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是能实现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的。作为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不能照搬汉族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去教学,我们要结合自身、学生实际,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共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华详.新疆民族基础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75-87.
[2]刁小卫.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材六十年回溯与反思[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04):19-22.
[3]马戎.西藏社会发展与双语教育[J].中国藏学,2011(02):108-13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