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略论《孔乙己》对比手法的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116
郭起瑄

  摘 要:《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名篇,该篇小说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了孔乙己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在细读小说的基础上,从今与昔、自我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等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孔乙己》的对比艺术手法,探讨鲁迅《孔乙己》对比手法的社会批判意义,希望进行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孔乙己》;对比手法;社会批判

  对比是两方相比较,通过比较意在贬低其中一方,褒扬另一方,能把美好与败坏、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等对立状态揭示出来,进而展示出作者的倾向,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从而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鲁迅运用巧妙的对比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迂腐、清高、麻木而又善良的旧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努力的拨开国民人性的外衣,毫不留情地解剖国民灵魂的病痛,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

  一、“今”与“昔”的对比

  在《孔乙己》中,孔乙己刚出场之时,还是一个能够自谋生路的人,身材很高大的人,他“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显示出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但毕竟还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孔乙己不愿意放弃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根本舍不得脱掉那穿了十多年没有补洗的又脏又破的长衫。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以读书人自居,并且感到一种心理满足感。当别人拿他的伤疤取笑时,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可见孔乙己有一种身份的骄傲感,能在短衣帮人群前炫耀自己的阔绰与得意。可在最后露面时,只能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表明孔乙己境况一天比一天遭的悲惨情形。在被丁举人打断腿之后,“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时他已经苟延残喘的煎熬活命了,长衫被破夹袄取代了。鲁迅通过对孔乙己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描写,为读者展现了孔乙己今昔生活境况,深刻揭示孔乙己精神上倍受打击,经济上潦倒穷困,肉体受摧残的悲惨命运,形象地展示了孔乙己悲苦的人生之路。

  二、“自我”与“他人”的对比

  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与他人似乎始终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之中,如咸亨酒店掌柜与顾客一样都对孔乙己极尽挖苦之能事,态度十分恶劣。作为酒店的掌柜,本应对所有顾客都一视同仁,不应存在偏见的,但实际上却区别对待顾客。如掌柜怕“我”不能伺候好穿长衫的顾客,由此可见掌柜是以小心的态度伺候长衫顾客的,无论这样的人如何为难也不敢丝毫怠慢,生怕照顾不周,但对“品行比别人都好,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对孔乙己则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善待与尊重,这是因为掌柜唯利是图,看中的只是有没有酒钱,根本不管顾客是什么品格的人,也跟本不关心他们的生死福祸。就连酒店的伙计也一样充满了冷酷、麻木的态度对待孔乙己。在教写字的过程中,12岁的伙计认为孔乙己是一个讨饭的人,根本不配考自己。孔乙己的恳切之情与伙计的不屑一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来身处社会对底层的酒店伙计都能够轻视嘲讽孔乙己,可想而身份地位的低微。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孔乙己“自我”与“他人”的对比,突出了他人的冷漠与残酷,通过对比展现了世态炎凉、麻木残忍的社会状况。

  三、“个体”与“集体”的对比

  在咸亨酒店里,喝酒的人是划分为两个等级群体的,一类是靠柜外站着、做苦工的“短衣帮”,另一类是踱进酒店,能够慢慢的坐着喝酒的“长衫帮”,等级秩序何等分明。孔乙己是独特的个体,他是站着喝酒的,也就是应该划分为“短衣帮”的人,但却是穿着长衫的“文化人”,好像孔乙己又是“长衫”一派的,这说明孔乙己身在“短衣帮”与“穿长衫”两个集体之外,这也从一定程度揭示出他悲剧性的结局。

  孔乙己觉得自己是读书人,是深受孔孟之道影响的文化人,应该穿长衫,同时也应该高人一等,但他身份却得不到大众的认同。在尴尬的处境中,孔乙己既无法“踱”进那些穿长衫的人群之中,也不能进入到短衣帮的队伍中,成了一个真正的异类。孔乙己没有获得任何同情,只是为那两个“集体”无聊、乏味生活带来一些笑料的。如孔乙己一到咸亨酒店,所有喝酒的人都会看着他发出一阵阵笑声,这是因为他没有按照看客们的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没有融入确定的群体之中。所以,孔乙己始终处于被遗弃的状态。在个人与集体的巨大差距中,孔乙己最后只能充满悲剧性的离开人世,虽然他从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十恶不赦的事情,也无法逃脱群体冷酷、麻木的对待。小说通过个体与集体生存状态的对比,展现那个时代吃人的社会本质。

  小说《孔乙己》通过对比手法,对孔乙己进行深入的思考,将病态的社会展现呈现在人们面前,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目的。高超的对比艺术使《孔乙己》成为了鲁迅先生现代小说艺术成就的代表,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的永恒意义。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胡益民.谈《孔乙己》的对比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2015(15).

  [3]顾建荣.《孔乙己》中的那些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2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