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关键词:兴趣;引导;积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如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或者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塔城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3)第三个做法是: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作文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得到同学的好评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让学生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态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無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3.加强练笔,拓展写作内容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仅仅依靠课本八次习作恐怕还不够。我们还要注意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训练点,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如续写、扩写、改写、评写、仿写等形式,教材中的文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明逼真的环境描写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为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提供了充足的感知内容。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