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绪情感既是人们認识的催化剂,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滞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情绪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效地挖掘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绪情感;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的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情绪情感具有双重影响,在具有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影响,最大有效地发挥其积极影响,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情绪情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点
情绪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观点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它是由外界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件事的主观感受可能很不相同。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内化知识,外化于实际的行动中,因此,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包含着一定的情绪情感,如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所持的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与实际问题关系的看法和行为体验等,只有将正确的理论观点、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才算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积极的情绪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将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因此,“科学理论能激发学生深沉、真挚的情感,而浓厚良好的情感又有助于学生对思政理论的正确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
二、情绪情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统一,因此情绪情感这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因素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够促进教育主客体的有效认知和和谐教学关系的形成,消极的情绪情感则可以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全面地认识情绪情感在教学活动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1)影响教育主客体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效认知
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活动,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此教育主客体的情绪情感直接影响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效果。首先,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个体在社会认知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接触到、感受到的是教育者的情绪情感,这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认知和感受。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教育者对社会要求能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但是有一小部分教育者,其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这必然会导致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感情投入,机械地照本宣科,从而就出现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倒下一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反感的现象。另外,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本身的情感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其次,作为教育客体的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接受者,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需要受教育者的认知、选择、接受、认同和内化,使社会要求转化为教育对象的个人意识,并外化为实际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并非都是全部的认同和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而进行主观能动的选择。有研究表明,正性情绪情感对认知其促进作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心情会影响人们的学习态度,能使人的认知积极活动起来,对认知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准确地把握。浓厚的兴趣、兴奋的情绪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效率,深厚的感情能加深对人物、事件和思想的理解。
(2)协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协调人际关系功能是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它可以促进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形成情感认同,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建立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的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最活跃的,它是影响思想政治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融洽,受教育者在思想情感上接受了教育者,那么教育者所发出的信息,才会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反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乏感情沟通,教育者只是履行职责冷冰冰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那么势必会造成受教育者对教育情绪情感是上的抵触,很难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另外,教育对象对教育者是否信任、喜欢、尊重、敬佩等心理情感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因此,良好的情绪情感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情绪情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为了使情绪情感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和方法来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
(1)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传播正向情绪情感
首先,教育者应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化底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地驾驭知识,解答受教育者的困惑,这就必然会导致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不信任,那么教育者的知识传授就很难很好地进行。同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知识,新观念如雨后春笋地出现,这就需要教育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对社会的新要求要全面地,客观地理解和吸收,而不能止步不前,固步自封。
其次,教育者要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感投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思想不是它们被记住的时候就会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而是它们生存于充满朝气的情感波澜之中,生存于创造和行动之中的时候,才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育对象在与教育者交往中首先感受到的是教育者的情绪情感,而不是他们的学识,而受教育者是否接受政治理论与道德思想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感受。教育者良好的素养可以有效地实现德育的情绪化,便于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2)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增强情感认同
首先,要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情感认同。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差,已成为了一个公认的事实。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知识内容政治性较强,缺乏趣味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转化,未能真正地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剖析知识,从而出现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不知怎么教”的尴尬局面。所以,面對真个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正视这个教材内容已存在的缺陷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需求的研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所关心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处理好课程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关系,实现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扭转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我们知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所掌握知识的多寡不仅直接关系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威信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果教师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尚不能解决,这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更难以让学生信服教师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注重提升人格魅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能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仰慕之情,继而听其言,信其道,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从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主动精神、管理智慧、言谈举止、仪表风范等方面着手进行人格塑造,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的情感认同”。
其次,要增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认同。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我国社会思想观念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大学生群体也在无形受到影响,出现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不断挑战主流的价值观念。一些教师认为,大学生中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的价值取向以及诚信和基本的伦理道德缺失,对知识的追求也急功近利,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和钻研精神,呈现一种浮躁心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调整心态,从一定程度上去适应大学生们的变化,宽容地接纳他们,从情感上认同他们,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情感沟通,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