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留驻和谐的课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尤其我们现在倡导的高效课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真实展现。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不一样,个性不一样,在课堂中经常会有“调皮捣蛋”的学生给你制造“麻烦”,如果这些麻烦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谈不上是高效教学。
又一次的实验探究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该实验不是当堂课就能看到结果,我怕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所以我在课下做了精心的准备,同时我还让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集相关的材料。上课的时候,如我所料,学生依然兴奋不已,各小组讨论都很激烈,正当我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同学们的讨论时,突然发现角落中,有个同学正低着头,悄悄的在看一本课外书。我顿时火冒三丈,冲过去想夺下他的课外书,然后再狠狠的教训他一顿,让其他同学以此为戒,但我看着她那紧张的表情,再看看周围正热火朝天讨论的同学,我一下停止了动作,冷静了下来,心想,何不趁其紧张、不知所措,等待挨骂之际,和她一同做实验,于是,我马上转变了脸色,微笑着参与到他们小组的活动中,并让她负责做好记录,以备小组间的展示交流。
展示成果的时间到了,我把她叫了起来,她有些慌乱,可能因为他平日里,成绩很差,几乎从未被老师叫过,这些原因,使他不自信。我用充满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并当着全班同学表扬她实验做得认真,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实验设计,我又问:“你的实验假设是什么?”他说:“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我让全班同学给了他热烈地掌声,他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二、“学则思变,变则通达。”——生成真实创新的课堂
《课标》要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大多教师很少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简单但细想起来又很有见地的答案和做法。及时发掘学生创新精神的闪光点,作为活教材,不仅对发表见解的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在教学中多次发现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发表创新观点上有极强的意识和能力。
课还在继续,学生的展示还在继续,学生都能按照课本的材料,制定出自己的实验设计也都有自己重点探究的问题,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了本节实验的操作,正当我要总结一下同学们所展示的结果时,五组的一个同学突然站了起来:“证明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什么要把种子全部放到水里?”另一个接着说:“就是啊,水的量不同,这不就是两个变量了吗?”我还没来的及解释,其他组的同学就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个还不知道吗!水中没有氧气嘛!”又有个同学说:“水中没有氧气?那鱼还能活啊!”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开了。……各组的同学都围绕着这个话题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教室里迟迟不能安静下来。
这一问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怎么办?暂时不理,继续讲课,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可是他们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学生问得确实没错啊!理他,那我该怎么引导呢?而且这样的节外生枝,教学走向确实难以预测。看同学们对刚才这个问题这样有兴致,于是我顺水推舟地对提出该问题小组的同学说:“你们的问题很好,加更多的水,就导致水这个变量也不同了,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教室一下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看着五组的同学,等待他们的回答,“选用不同大小的瓶子,这样做变量就只有空气不同了。”此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该组同学的答案太有创意了,同时我也很庆幸我“理”了这个问题。随后我说道:“你们的提议太独到了,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做法。我希望你们组能利用课下时间把你们的想法付之于行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期待五组的研究成果好不好?”“好”课堂上响起一片掌声。
三、“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追寻真实的课改理念
创新是合作的产物。“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懂得合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这个阳光飞扬的课堂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更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有在尊重赏识的天地中放飞学生的心灵,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创造出构思精妙的探究过程,也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回想以往,我常把学生上课毫无激情、对知识毫无兴趣的原因归结为他们的学习太累,逆反心太强,生活空间太窄,想象能力太弱;今天的课堂让我改变想法,缺少自由才是真因所在,对教学中的精彩片断缺少心灵的感悟,对学生单纯的独特的思想缺少发现,对课标中所体现的新理念缺少发自内心的解读……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假如我当众批评了那位偷看课外书的同学,就不会出现她课后主动向我道歉并保证好好学习生物的情景;假如我抑制了五组同学们的质疑,整堂课就激活不了同学们的思维,让学生充满活力。同学们机智、敏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我会很珍惜今天的“平凡课堂”带给我的这份理解和感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