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众谈起版画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黑白,木雕。”认为版画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复制印刷艺术,其实并不然。那么什么是版画呢?——也许你经常逛美术馆,参观过众多的美术展览,你在五花八门的众多画作中会为几幅画驻足,回首,但或许你看到过这么一幅作品:一副被镶嵌在不是那么精美的画框里的,黑白的,或者彩色的,画作的肌理明显,画风不同于一般油画那样写实,但是它看上去如此生动,你望着它,思虑着,你想知道这幅作品到底要表达什么,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目的所在……你徘徊着,不肯离去,因为你已经知道,这幅作品已然撼动了你内心的一个角落。再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鲁迅当时弃医从文,希望用笔尖撼动国人,但当时文字的影响力并不如鲁迅开始所想的那般渗透,他便想到借当时西方的黑白木刻一用,因为黑白木刻那强烈的对比,铿锵有力,深人人心,甚至像一记惊雷似的打到你的心里去!于是,杂志“图画杂文”诞生了。鲁迅先生用他激烈的文字与黑白木刻相配,在当时感染了大批民众;可以说,鲁迅为了理想的进一步落实而投身美术界,更是一头扎进版画的教育界,这就是中国版画的启发,版画的启发更培养了中国一大批的版画艺术家!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集》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主张杂入静物,风景,各地方的风俗,街头风景,就是为此。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名言是当下的口号,更言简意骇的体现出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笔者作为一名蒙古族学生,在对我所学的专业——版画的认识中,我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在版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而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的家乡来自科尔沁版画的发源地:内蒙古自治区。说起科尔沁,科尔沁是不仅仅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一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领地。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尔沁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科尔沁版画,它于此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几位蒙古族青年教师拿起了刻刀,刻出了歌颂家乡建设的版画:后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科尔沁版画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并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科尔沁版画将蒙古族审美情趣和灵活多变的版画语言结合在一起,成为了蒙古族草原艺术文化的杰出代表。科尔沁版画作品以雄浑、大气、纯朴、高雅而著称,被美术界称之为“科尔沁草原雄风”。其系列的作品内容围绕着蒙古族民间习俗延伸展开,不仅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感,同时阐现了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浓郁气息。
草原上的人民生活简单朴素,性格沉稳内敛,待人热情奔放。蒙古族人民长期与自然打交道,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拥有着无数条纵横交错的河湾和星罗棋布的湖泊;草原的夏季气候宜人,空气净透,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俨然一派北国风光,更是一副绚丽画卷——这样的环境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内蒙古草原是一片风水宝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像《敕勒歌》里叙述的一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样的条件下,造就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草原的蒙古人,科尔沁版画家们更是用他们灵动的眼睛和执着的心,感受美好,体会生命,用他们手中的刻刀雕绘出一切所感悟到的美好事物;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热情,洋溢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草原文化书卷上无比绚丽的一笔。
在众多蒙古族版画家的作品中,描绘了草原,牧人,草原上的动物,例如马,骆驼,鹿等等。无论是朴实的黑白木刻,还是绚丽多彩的套色木刻,亦或是精细的铜版画和石版画,画家们所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动感十足,线条奔放,如蒙古族人民的性格般,质朴且丰富,豪迈又溢于激情。每当你细细观赏时,似乎已经驻足于草原,感受到了草原薄春积雪初融的水汽芬芳,盛夏芳草鲜花的逞娇呈美,深秋凉露惊秋,寒冬傲雪凌霜。你远闻不远方的马儿嘶叫,背后又飘来毡房里烧食的缕缕清香。
这样的草原版画作品,是意境,节奏和韵味互相交汇与融合的,即使是黑白两色的木刻版画,也十分的丰富多彩,因为你看见的不仅是画作表象之美,它的整体和每一个局部都包含着画家一刀一刻的精细琢磨,你可以从中发现它的刀法之美和力量之美。在后期的印刷中,黑白两色的木刻作品因为拓印虚实的控制而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调子。如果你看到过,你会知道科尔沁版画不仅是草原文化生活的体现,也是草原人民热爱生活与追求自由的精神诠释的一种方式。
不仅是内蒙古草原上的艺术家通过版画艺术来表达民族情感,发扬民族艺术,全国上下的民族艺术家们都在孜孜不倦的在板上耕耘着,面对他们所爱的这片沃土,手中的刻刀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因为他们心中秉怀着热情,用最美的方式收获并分享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