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达到了充分体现,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策略,走出误区。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为主:误区:解决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潮流。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寻找走出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在学校生活中课堂纪律是重要的。但是,对什么是好的课堂纪律在一些教师中仍存在着这样的误解:一是认为课堂越安静,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因此,要求学生上课时端坐不动,不准开口或有任何动作。而事实上有效的学习需要整体的配合。二是认为守纪律就是绝对服从教师的权威。凡服从教师命令的就是守纪律,凡是不服从教师的行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律被说成是不守纪律。这样的纪律要求不但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学目标导向不明。也有这样的课堂,气氛倒是异常热烈,大家都抢着发言,教师几乎忙不过来。但是学生所讨论的问题,大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甚至全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样往往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教师只好草草收场。这样的课堂教学,热闹非凡但漫无边际,费时低效,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导向不明,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只要学生积极发言就是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3)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的好的往往是那些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鲜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顺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的好的学生走,其结果是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发挥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遵循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而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忽视学习方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很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正常发挥。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动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多余的。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前提。因此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实践证明: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使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惟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3)合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是“导”有目标。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避免课堂中学生胡乱发问。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虽然看上去学生个个都主动,但这种主动也只是一句空话。整个教学活动完成了什么目标,学生学到了什么,恐怕无从知晓。二是“导”有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引
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可要求太高,否则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从课文内容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导”有教法。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的主体服务的。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引导是否得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善导”。四是导“有学法。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教师教给学习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对于教学中存在的各种误区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努力走出这些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误区”,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境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