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外阅读的意义重大,要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为了让学生不至于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大环境,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内容和自由的阅读时间。教师还应该当好引路人,用自己的读书热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借助激励的手段,保持学生坚持阅读的热情,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快乐;自由;热情
吕叔湘曾经说过:“学生获得的知识,百分之七十来自于课外阅读。”这足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重大,在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执行课标要求,有许多老师采取了不少的方法让学生去开展课外阅读,但学生们似乎对读书缺乏热情,甚至觉得读书是一种负担。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教学评估的不完善导致教师为追求分数而挤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落后,认为课外阅读浪费时间;读物内容过深,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没有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与激励;孩子对动画片之类的电视节目及网络游戏更感兴趣。以上正是扼杀孩子阅读热情的“杀手”。要激发、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一、丰富形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首先应该创设阅读的氛围。教室里除了摆放一些孩子喜爱的书籍外,还应该采用一些游戏形式去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例如举办“文学人物周”,先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文学人物加上一个形容词,五个字以内,如:法术高超的孙悟空。接着将上述句子写下来制作成座位牌,摆在自己的桌子上。将这一周定位“文学人物周”,座位牌上所写的人物,就是每个人在这一周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一周,大家互相以文学人物相称呼,老师点名时,也依此名字。透过本游戏, 可让孩子在一周中,熟悉至少三四十位书中人物,今后若读到此角色,会更有吸引力,也促发了学生要一睹为快的冲动。为调动孩子大量阅读的热情,还可以举办“我的爱书排行榜”活动,请孩子们回忆自己所看过的书籍,做一份“最爱之书”排行榜,提醒孩子要写清楚喜爱的原因。教师还要将每个人的“爱书排行榜”张贴展示,统计一下哪本书出现在排行榜上最多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发挥榜样作用。学生是很留意教师的言行的,模仿能力也很强,一个手不释卷的老师经常坐在教室里,学生耳濡目染,逐渐会爱上看书。教师如果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教师还要运用一些技巧去“引诱”学生阅读,如可以采用设置故事悬念的方式。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都会双耳立竖,专注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的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迫切想知道结局的时候,教师嘎然收声,告诉孩子:后面的故事情节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想办法去找寻书籍,继续阅读。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另外教师还要用心去聆听孩子的阅读感受,一起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班中就会形成喜爱阅读的氛围。
二、尊重需要,给予孩子自由的阅读内容
自由的阅读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看他自己喜欢的书籍,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有自己独特的阅读兴趣和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阅读内容会发生变化,会向更深层次的阅读内容发展。一般来说低中年级以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富于幻想的故事为主,高年级除了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逐渐进入文学期。但我们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忽略孩子们的阅读需要,似乎都有一个“共识”:读书就要读正经的书,读书就要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的确有它的阅读价值所在,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读懂,特别是那些大量运用典故或者凝练诗词的经典名著,学生不理解,但又被强迫去读,逐渐便会对阅读心生厌恶之情。就算我们当老师的,又有多少位老师能够做到经常阅读经典名著呢?我们更多的老师可能比较喜欢阅读一些类似于《意林》、《读者》之类的通俗小品文。我们成人尚且做不到阅读经典名著,为什么就那样强求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去读这些“正经书籍”呢?其实只要能够愉悦学生身心的,又不至于将孩子引入歧途的书籍都可以让他们去阅读。回想当年,我们不少的女教师还不是背着家人偷偷阅读琼瑶等的爱情流行小说,甚至为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而落泪呢。其实迈过少女时代,我们大多数都不会再沉迷于“琼瑶热”当中,而去重新选择于适合自己的书籍去看了。因此,我们允许学生去享受诸如《熊出没》之类的“流行文学”。孩子天生爱幻想,而他们所看的这些书又很多是幻想类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读书倾向,我们不应该扼杀孩子们喜欢“流行文学”这些思想倾向。
阅读内容需要自由,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还是要做好阅读书籍的推荐。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需求,向孩子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注音童话、寓言故事、科普小故事等。到了高年级,可以推荐一些情节曲折的小说、名人传记及科幻作品。当孩子的阅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美文,提高孩子的阅读品味。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阅读书籍可以选择,学校除了要丰富图书馆藏书外,还要做好家长工作,改变家长观念。教师应该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看课外书的好处,建议家长为学生选购图书范围要广:如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不要只局限于作文书或者一些经典名著。还应该建议家长购书时尽量带上孩子,讓他们自己去选购,这样他们阅读起来会更感兴趣。阅读内容自由了,学生就不产生让人牵着走的感觉,就会感觉到阅读的自由号快乐。
三、合理安排,保证孩子的自由阅读时间
充分的阅读时间是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愉悦地进行阅读的基础,但回顾我们现在的教学,依然是受应试教学所牵制,老师们整天就是绕着考试内容去转,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作业所霸占,缺少自由阅读的时间。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给我们的孩子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我曾读过《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一书,薛老师在书中探讨了“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这一问题,她认为要让学生保持那份閱读热情,一定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所以薛老师课堂上除了花一些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如学习生字、简要分析课文内容外,剩余的大部分时间就让学生自由阅读,爱读什么就读什么,从而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阅读时间。我们或许没有薛老师的那份洒脱与从容,因为这需要有驾驭这种课堂的能力和坦然面对成绩的淡定。但我们布置少一点的作业,多让学生去看课外书总应该可以做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时间节点上去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1.中午时间。每天中午有一个多小时,但是学生不是被大量学业所淹没,就是无所事事、吵吵闹闹,抓住这一时间段,将是非常有效的。因为饭后,人最适宜的是休息,而读课外书成为一种休闲活动,有利于学习之余的放松。2,上课时间。每周至少一节课外阅读课,以我们学校为例,现在我们每周二和周四的午读课时间安排师生共读的。集中阅读使学生有读书氛围,有利于同学之间交流读书心得。3.放学时间。每天布置回家作业时,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此坚持下来,或许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会如薛老师说到的,学生的阅读量大了,成绩自然也上来了,不用担心因减少授课时间而影响教学质量了。
四、借助激励,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
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有一股持续的阅读热情去支持。很多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坚持阅读的目的,比较喜欢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我个人认为,偶尔要求学生这样做还可以,但是长期要求学生这样做,会让学生讨厌读书,甚至害怕读书。因为每次阅读都带着一种任务去看,心情又何以轻松呢?就好像我们去看电影,假如纯粹是为了放松,我们会很乐意看,但如果告诉你,看完电影后要写观后感,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不愿意看。我们要让学生将读书看成一种乐趣,但我们教师想督促或者了解、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应该换一些形式进行。这些形式既要起到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作用,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情况。
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1、激励表扬,树立榜样。孩子们是善于模仿的,老师平时要多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要将学生阅读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加以表扬。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我们老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当学生得到肯定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其他同学又会纷纷仿效,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后感》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3、采用游戏和表演的形式去激励孩子阅读。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故事接龙等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持续阅读的热情就会得到保持,最终将会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之,要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就必须创造自由阅读的天地,还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广阔的书海中自由畅快地遨游,做个真正快乐的读书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