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主要用实证法探讨以下问题: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否有差异:成绩反馈对不同组别参与积极性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实验一结果表明相对于非体育生,体育生更在意参与任务的成绩及排名;实验二验证反馈对参与者积极性的影响,表明与非体育专业组相比,正向反馈对体育生的积极性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竞争意识;反馈
个体竞争性是个体在竞争的意识、动机、认知、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竞争意识就是要战胜对方的愿望或者想比对方做得更好的冲动意愿,竞争是体育运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体育运动的生命所在。个体竞争意识的形成与人格特征有关,但也会受到后天实践操作的影响,如观看体育赛事或参加体育活动时,竞争意识可能就会不自觉地被激发和强化。有研究表明:体育生有强烈的自信心和好胜心。马爱国等研究发现,个体竞争性具有内隐性;在过度竞争的意识提取贡献上,体育生与非体育生有显著差异,即体育生可能会有意识地表现出竞争性。
实验一
假设体育生的竞争意识强于非体育生,在运动相关领域的活动中不仅会关心自己的表现,还会更在意其他参与者的得分或自己的排名情况。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某体院选取27名大学生(研究生)参与实验,平均年龄22.19+2.30(男13名,女14名),其中体育生(专项训练两年及以上,多为二级运动员)16人,非体育生(基本不参加或观看体育活动)11人。
每个人独立参与,观看黑色背景下白色光点组成的人物运动视频后(8s,共四类:男网、女网、男羽、女羽,用E-prime2.0在电脑上随机呈现),在8s内判断视频代表的运动类型,分别按“w”(网)和“Y”(羽)键表示,160次,耗时6min左右。超时错误,软件记录每次判断的正确率及反应时。开始前,他们被告知结束后就可知道得分,结束后记录参与者询问自己的得分及排名情况,具体数据及百分比见下图表。
无论是体育生或非体育生,大部分参与者主动询问自己的得分情况;而关于他人的得分或自己的排名情况,与非体育生相比,体育生主动询问的比例更高,与假设相符。
实验二
个人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感受,能带来动力,成为其参与活动的驱动力。为检验成功体验对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将反馈作为操纵变量,考察不同反馈时(成功或失败)两组的参与积极性。
参与者与实验一相同,没有实验材料,以事后访问形式进行,要求他们回答是否愿意参加与之前类似的实验(实验并不存在)。
实验一任务结束后,所有人被告知自己的得分情况。为排除相关因素的影响,按序号奇偶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奇数组被告知其得分高于大多数参与者,偶数组相反。两星期后,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事后访问:您好,首先感谢两周前参与实验,我是主试××。现有一个与之前相似的实验,想邀您再次参加,您是否愿意?问题采用短信或网络交流平台基本同一时间发送,记录参与者的回复。得到全部27人的回复,结果统计及具体百分比见下图表。
对于体育生,奇数组(正反馈)愿意参加后续实验的参与者比例明显高于偶数组(负反馈);两组非体育生愿意参加的百分比基本相当,与假设相符。
讨论
实验一中大部分参与者都会询问自己的得分情况,体育生与非体育生基本相当;与非体育生相比,更多的体育生会在意其他人的成绩,或自己的名次,表现出更强的竞争意识,这可能与其接受的教育及比赛经历相关。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上的差异是外显的,有意识的,也可能是非体育生没有直接表达好胜要强的精神,而是习惯性地压抑了竞争意识。
实验二成绩反馈对体育组的积极性有存在显著的影响,即得到积极反馈的参与者对实验有更大的兴趣,更愿意参与后续的类似实验,而非体育生是否愿意参加类似实验基本不受反馈的影响。可能与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心态相关,得到积极反馈的体育生,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希望再次体验成功的动机促使他们更愿意再次参加此类实验。反馈对非体育生的积极性没有显著影响。
总结与展望
有实验表明“成功体验”教学法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结合本实验结果,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练可以更多地采用该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促进成绩的进步。
可以继续深入的相关研究方向:不同体育项目对竞争意识的影响:集体或个人项目的差异:不同教育或成绩反饋方式对成绩的影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