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宋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坊墙的倒塌及坊市合一的“城市革命”,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外观,并且对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还对当时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城市生活中娱乐生活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章基于北宋东京的娱乐生活角度,对当时的都市文化特性进行探讨和分析,力求勾勒出都市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北宋;娱乐生活;都市文化
一、北宋东京瓦舍勾栏的文化娱乐活动
(一)说唱娱乐活动
说话,宋人称之为舌辩,主要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之类的故事。东京的讲史在当时最为流行,内容有三国和五代、霍四究和尹常卖。讲史作为一种艺术,要“敷演处有规模,有仪拾,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长久。日得词,念得诗,说得话,使得砌(打浑之义)”。由此可见,口头技艺的艺术要求较高。东京的小唱在当时有“吟教百端”之说,艺人们“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将它们搬上舞台,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
(二)舞蹈娱乐活动
装神龟,简称神鬼,其特点是一群戴上各种假面具的人物,在“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它在手舞足蹈之后登上了舞台,因表演多是鬼怪之事,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掉刀它类似装神鬼,往往是爆仗声音中,烟雾缭绕,最终融人情节化的舞蹈表演艺术。
(三)杂技娱乐活动
北宋的杂技很受欢迎,其中有丧之家,命僧为佛事,必请亲戚妇人观众。另外,还有马术特技的表演,这一演技技术高超,令人难以忘怀。杂技中还包括相扑的表演,其中相扑不仅有男子相扑更有小儿和女子相扑。在司马光《论上元会妇人相扑状》中可以看出相扑在东京市民中的流行程度。
(四)戏剧娱乐活动
瓦舍勾栏中经常上演戏剧,这些节目类型主要是包括傀儡戏、影戏、杂剧及杂班。另外,影戏在宋代也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表演艺术,宋代从事影戏的表演者,曾对影戏作了精彩的描述:“三尺生绡作舞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由此可见,影戏与傀儡戏有某种相似之处,另外,杂剧在瓦舍勾栏中也有一定的号召能力,宋代人多是借助表演杂剧的机会对当时的朝政进行讽刺,其中较为有名的为“三十六鬓以粉刺童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等等。
二、北宋东京的节假日娱乐活动
城市娱乐和习俗总是结合在一起,以节日习俗而言,北宋的东京都市文化,则以元宵节最为引人注目。作为文化空间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国家典礼、祭祀等文化活动,也是市民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的场所。
《东京妙华录序》所言:“正当竿毅之一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鬓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从这中间可以看出东京一年到头都是节日,并且有节日的娱乐,不仅有传统的元宵、端午、中秋、除夕等节日,还有皇帝的生日、宗教性的节日及日神的节日。这些节日的存在和出现一定程度上为节日的发展提供了可供观赏性的官府或民组织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并且还有各种应节的食品和游乐,并且还具有节假日的欢快及娱乐的气氛。
北宋的节假日活动,与之前朝代相比,不仅节日种类多,而且节庆的娱乐生活较为丰富,如:上元节的观灯,文艺演出,清明踏青及中秋赏月等等。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急速发展,使元宵节的狂欢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绚烂夺目的背景。宋代商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加强,城市的繁荣促使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日益表现出对富有市民色彩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此外,北宋在种类繁多的节假日中,娱乐性、庆祝性的色彩增加,节日本身的意义被削减。
三、北宋东京市民的休闲娱乐文化
北宋在除了节庆娱乐之外,市民也有着自己的消遣娱乐方式,富足的东京人“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外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同样,十二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雪口,以会亲旧”。可以说,一年到头都是节日,都能够寻找娱乐和兴趣。此外,北宋东京具有发达的饮食业,而且歌妓较多,但是,歌舞酒池中的娱乐,大部分主要是限于具有休闲阶级的人们,他们对整个东京士庶群体而言,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才是人们消遣娱乐中最为普遍而且是最受欢迎。
其中,休闲娱乐活动中,蹴鞠、秋千、关扑、围棋、钓鱼等几类的活动最受欢迎。亚里士多德认为“在生活中也有休息,在这段时间内可以消遣和娱乐”而且,需要认为的是幸福存在与闲暇之中,因适度的闲暇活动对个人和社会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北宋都市文化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与娱乐活动关系密切,并且在市民文化中还呈现出较为强大的发展势头,而且在内容及形式上与前代相比极为丰富多彩,可以说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东京商品经济市场的繁荣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