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这样写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坝美村位于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北部八达乡和阿科乡交界处,它将陶渊明笔下那“安宁和乐、平等自由”的桃花源诠释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从广南县城到坝美村有四十余公里,约四十分钟车程,有公交车直达建在法利村的停车场和坝美景区售票口,过了售票口,需乘坐马车走过乡村小路,来到坝美村的入口。坝美村四面环山,没有公路与外界相通,驮娘江静静地淌过村子,联系着三个石灰岩溶洞。游客必须搭乘竹筏或是小船,穿过驮娘江从坝美流向外界的出水口——长九百六十米桃源洞,方能进入坝美村。
船,是村民出入、游客往来唯一的交通工具,村民们用船运送物资进出,孩子们每日需乘坐木船出村子,去附近的村子上学。船夫用竹竿撑着小船,掠过丛林的荫翳,划入山壁上的一道A形洞隙,那便是幽深、阴暗的桃源洞了。船很快就淹没在漆黑的洞中,船夫凭着经验在黑暗中航行,借着微弱的电筒光照明,才不至撞上洞壁或水里的礁石。洞中时而高阔如大厅,时而狭窄得只容一艘小船通过。洞里万籁俱寂,只能听到潺潺水流声、滴水的嘀嗒声和竹篙撑船的拨水声,偶尔还能听到燕子的鸣叫。
当地人称进入坝美村,需经过“三天三夜”。桃源洞高高的洞穹上依次排列着三个天窗,它们姿态各异,分布在溶洞的不同地方。徐行的小船路过每扇天窗时,天光从天窗倾泻而下,为幽深的洞穴注入微弱的光亮,隐约可见奇岩怪石。小船仿佛在黑夜与白天中交替前行,经过三次黑暗,三次明亮,大约二十来分钟的水路,出了桃源洞,便豁然开朗,四面苍翠的青山环绕着一片开阔的平地,河谷清泉汩汩流淌、河岸水车吱呀作响,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掩映在绿树丛间的屋舍,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便呈现在来客眼前。
“坝美”,是壮语的音译,意为“森林中的洞口”。坝美是一个秀美而狭长的小坝子,方圆约两三平方公里,阳光和煦,莺歌燕舞,四面皆为宛如屏障的群山环抱,壁立的青山仿佛一幅幅气势宏大的国画屏风。一条曲曲弯弯的篱笆小道将来客引向一座古朴的村落,它散布在面向西南的山坡上,为一株株巨大的榕树所覆盖,及目所见,零零星星几幢房屋被一片繁茂的枝叶包围,绿意盎然。还有一棵树根盘错、枝叶交缠的夫妻树。夫妻树由两棵树盘错交缠而成,紧密相拥,当地还流传着“生也连来死也连”的美丽传说。在村里,充耳所闻,不过几声鸡鸣狗吠,声声鸟儿的婉转的鸣啼。
寨子古老而优美,高大的榕树枝繁叶茂,巨型的树根盘根错节地裸露在地面上,一层层依山而建的木楼里居住着百多户壮族人家。由于地处偏僻,与世隔绝,村里2006年才通电,村民们基本上还沿用着三百多年前多年前的耕作方式,用木犁木耙种田,古老的木制水车灌溉农田。进到寨里,随处可见扎着帕角、穿着黑兰色裙、脚蹬绣花鞋的女人在自制的人工石磨前推磨,在古老的木制纺织机前纺线、织布,坐在裸露的大树根上绣花、闲聊;狗崽们在房前屋后嬉戏;老母鸡领着鸡崽们,在悠闲地寻找食物,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
坝美村延续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睦邻友好的社会风气,保留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另外,壮族特有的祭祀、对歌、龙牙歪、踢草球、夜种神田等等记载着原始的符号。
沿着驮娘江逆流而上,穿过长十来米的中洞,欣赏河谷两岸“人在画中游”的优美风光,继续行驶,便可到达驮娘江进入坝美村的进水口,也是坝美村的出口——汤那洞。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记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众人为再找不到那个桃花源而遗憾。坝美,这个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基本吻合的地方,再一次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赞(0)
最新评论